第四百九十五章 韬光养晦(3/5)
阿龙笑看阿逢:“纵观历朝历代,事件是偶然,历史是必然。纵然是帝王将相,纵然能名垂千古,亦不能与历史分庭抗礼,只能顺其自然。”
阿逢颇有疑问:“如何顺其自然?”
阿龙便道:“华夏一统,大势所趋。虽是如此,既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逆天而行,只能因势利导。”
阿逢忙问:“什么是拔苗助长?什么是逆天而行?”
阿龙轻叹一声:“昔日东吴岳睦先君,与凶穷极恶的北鞑艰苦鏖战,何等神勇?可惜推行新政,急于求成,反而让奸贼乘虚而入,是为拔苗助长,得不偿失。北鞑以无德之众,野蛮之师,落后之制,攻城略地,烧杀抢夺,焚宫毁室,欺压奴役我华夏数千文明,是为逆天行事。前车之鉴,后世之师,此二者皆不可取。”
阿逢追问:“如何才能因势利导?”
阿龙直看阿逢:“民心。”
阿逢若有所思:“民心?”
阿龙异常坚定:“对,就是民心!一民之心,不知何想;十民之心,参差不齐;百民之心,杂乱无章;千民万民之心,向背有序,所向披靡。阿逢所要做的,就是抓住民心,把握民心,顺应民心,引导民心。”
阿逢异常振奋:“如何做到?”
阿龙笑答:“阿逢适才说的和平统一,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这便是华夏民心之一。阿逢又说厌弃战事,华夏是和平的民族,百姓最喜以和为贵,这也是民心之一。”
阿逢皱着眉又说:“可是矛盾又来了,普天之下,大家都和和美美,老死不相往来,如何统一?”
阿龙便说:“咱们这代人若能让百姓和和美美,留给子孙一个国富而民附,便是不治之功。统一之事,不如交给后代子孙去做。”
阿逢惊问:“交给子孙去做?”
阿龙又说:“纵观华夏,分是一时,合是长久。华夏也曾有过分裂史,与五千年文明相比,不过十之一二。比如,战国曾分裂230年,经数代人呕心沥血,终天下一统,却仅仅维持14年就土崩瓦解,二世而亡。再看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360年,隋王朝天下统一,又只维持37年,终是大厦倾覆,也是二世而亡。及至后来,五代分崩离析50载。而秦后之汉,长达420年;隋后之唐,长达290年;五代后之颂,长达320年,都在大乱之后实现大治,乱世之后达成长治久安。
这些分合片段,看似偶然,合在一起,便是必然,便是历史。以阿龙之见,这些大治,不是天神列宿的浩荡恩威,不是帝王将相的雄才大略,而是我华夏百姓渴望统一的共同努力。
纵观历史,是合是分,并非个人意愿左右,必须符合历史潮流。历史潮流既由万众苍生主宰,阿逢作为一代帝君,所要做的,便是顺应民心,推波助澜。”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