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韬光养晦(4/5)
阿逢笑道:“阿龙之见,与父君不谋而合。我还想多问一句,如何顺应民心?如何推波助澜?”
阿龙微微一笑:“让国富民附、华夏一统,深入民心。”
阿逢笑道:“阿龙是在告诉我,唯有推进国富民附,华夏一统之念,才能根深蒂固。”
阿龙连连点头:“从前,南华生产先进、科技发达,北鞑便是欣羡之余,不惜诉诸武力,妄图兼并。我南华若依然安于一隅,以求自保,难免北鞑穷兵,故技重施。为今之计,必须反其道而行之。”
阿逢闻言振奋,双目带着精光:“如何反其道而行之?”
阿龙便说:“北鞑妄图征服南朝,大动干戈,此为武治。武治并非我南华所爱,后代子孙若想华夏一统,必须文治。”
阿逢甚是惊喜:“何谓文治?”
阿龙一笑:“以先进的思想文化,感染、同化、统一。”
阿逢闻听,两眼放出奕奕光彩:“如何在思想上感染、同化、统一?”
阿龙笑道:“咱们华夏国富民强,北国向往久矣,更有无数北方难民,背井离乡,跨跃边关,奔西归蜀。初时,卓云甚是忧心,唯恐拖累,不愿收留。我便劝之导之:民者,国之根本。他们前来投靠,便是一种信任,更是咱们福分。
因为我的一再坚持,移民得到优待,更能安居乐业。实际上,迁徙之民,大多心思聪颖,任劳任怨,能工巧匠居多,很快便成为建设西蜀的生力军。
于是,不出数年,蜀国大收人口红利;不仅如此,蜀君恩泽天下,名扬四海,北民更加趋之若鹜。如此一来,国强民附,良性循环。北民思之向往,哪里还有心侵略,便是开战,他们打得赢么?”
阿逢笑不可抑:“南虞也是同情况,每年无数北民迁徙。你也知道,南虞虽然富有,种族观念根深蒂固,素来歧视外族。听阿龙教诲,我茅塞顿开,应尽快修宪立法,令其安居乐业,先实现南虞大治,再促进华夏一统。”
阿龙大笑:“正是如此。要想笑得长远,需先走好近路。虽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是人无近忧,必不能远虑”。
阿逢又说:“你西蜀、我南虞,素不喜征战,北鞑、东吴却是穷兵黩武,乐此不疲,甚是让我忧心。”
阿龙连连点头:“必裂凶残成性,虎视眈眈;博赢野心勃勃,不得不防。所以,咱们南虞、西蜀必须联合起来,一致对外。重中之重,便是加强贸易往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