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陈大光被批评(3/5)
城里能赚钱,农村活不了。
人自然而然的就去城里打工了。
计划经济是要求把劳动力限制在地方土地上。
甚至在城市人口过剩的时候,不断地政策鼓励知识青年下乡。
这些城里人不是来教书的,而是专门来种地的。
粮食保障充足,这样社会才不会动乱。
这个过程是完全颠倒的。
但谷贱伤农。
城市里廉价的粮食是怎么来的?
那红红火火的工业化是怎么来的?
就是这些农民兄弟,后来的农民伯伯,未来的新时代建设者(农民工),一点一点种出来的。
现代化?
和他们没有关系。
专家点评,这群人的格局就这么小。
他们当然可以这样说。
如果当年他们的父母辈被安排到农村,回不去。
他们就是新一代的新时代建设者。
这个社会从来没有公平可言。
无法就是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铸就另外一部分人的利益。
没有几个亿的农民支撑,哪来的工业化。
机械化的前提,还不是需要一群人先发展工业,然后才能逐步机械化。
杨杰忽悠走陈金水后,让骆玉珠安心熬糖。
种地上工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