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贾谊(2/5)
贾谊在长沙做太傅的第三年,有一只鵩鸟(猫头鹰)飞入他的房间,停在座位的旁边。猫头鹰在古时被视为不吉祥之鸟,贾谊因被贬居长沙,心情本就忧郁,如今鵩鸟进宅,更使他伤感不已。于是,他作《鵩鸟赋》抒发忧愤不平的情绪,并以老庄的齐生死、等祸福的思想来自我解脱。
4. 再入宫廷
谪居长沙三年后,汉文帝想念贾谊,便征召他入京。在未央宫祭神的宣室,汉文帝接见了贾谊。文帝因对鬼神之事有所感触,便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原本。贾谊详细讲述其中的道理,一直谈到深夜。文帝听得入迷,不觉移坐到席的前端。谈论结束后,文帝感慨地说:“我很久没看到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他了,今天看来,还比不上他啊。”
贾谊这次回到长安,朝廷人事已有很大变化。灌婴已死,周勃遭冤狱被赦后回到绛县封地,不再过问朝事。然而,文帝还是没有对贾谊委以重任,只是任命他为梁怀王太傅。任职所在地更接近朝廷,而且梁怀王刘揖是文帝的小儿子,很受宠爱,这也算是对贾谊的一种重视。
5. 政论天下
贾谊任梁怀王太傅期间,虽然身处梁国封地,但仍心系天下大事。他多次上疏陈述政事,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远见卓识的建议。当时,匈奴强盛,常侵犯汉朝边疆;汉朝刚刚建立,法规制度粗疏而不严明;诸侯王超越本身的权力范围,占据的土地超过古代制度的规定,淮南王、济北王都因谋反而被诛灭。贾谊因此围绕匈奴侵边、制度疏阔、诸侯王僭越等问题展开论述,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汉文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73年),淮南王刘长阴谋叛乱,文帝把他流放到蜀郡(今四川中部),刘长在途中畏罪自杀。第二年(公元前172年),文帝又把刘长的四个儿子封为列侯。贾谊担心文帝接着还要把刘长的几个儿子由列侯进封为王,便上疏文帝进行劝告。然而,文帝并没有采纳贾谊的意见。
6. 英年早逝
汉文帝十一年(公元前169年),贾谊随梁怀王入朝。不幸的是,梁怀王刘揖在途中坠马而死。贾谊深感自己身为太傅没有尽到责任,深深自责,经常哭泣,心情十分忧郁。梁怀王无子,按例他的封国就要撤销。贾谊认为这样做对整个局势不利,建议为梁王立继承人或者让代王刘参迁到梁国来,扩大梁国和淮阳国的封地。文帝采纳了贾谊的建议,迁淮阳王刘武为梁王,另迁城阳王刘喜为淮南王。然而,贾谊的心情并未因此好转,他始终沉浸在自责和忧郁之中。
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贾谊在忧郁中死去,年仅三十三岁。他的早逝让朝野上下都感到惋惜和悲痛。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他和屈原写了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三、成就和影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