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华夏名人录

第145章 魏惠王(4/5)

目录

修筑长城

在魏惠王年间,魏国修建了西长城、南长城和北长城来防御外敌。其中,西长城最早修建,主要是为了防御秦国。南长城则主要位于魏国西南边境,用来防御韩国。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魏国还有一条北长城,或为卷长城的延伸部分,建在魏、赵边境的从太行山支脉山脊上,用来防御赵国。

军事活动

魏国处于“四战之地”,魏惠王在位时期对外战事较为频繁。他经历了多次战役,如魏与韩赵浊泽之战、石门之战、少梁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雕阴之战、陉山之战以及楚魏襄陵之战等。这些战役中,魏国虽然败多胜少,但魏惠王仍然坚持对外扩张和防御的策略,试图维护魏国的霸权地位。

5、外交

合纵连横

魏惠王在外交上采取了灵活多变的策略。他即位之初,因与韩、赵两国存在矛盾,而试图团结三晋共同抵御秦国。然而,由于利益冲突和摩擦不断,这一策略并未能完全实现。后来,魏惠王又尝试了多种外交策略,如秦韩魏连横、魏齐楚合纵、五国相王合纵等,以求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保全魏国。这些策略虽然未能完全改变魏国的困境,但体现了魏惠王在外交上的灵活性和深谋远虑。

四、轶事典故

1、魏国选相

公叔痤担任魏国国相时,发现手下的中庶子卫鞅才华出众。在病重之际,他向魏惠王推荐卫鞅接替自己的位置。然而,魏惠王对此并未表态。公叔痤又私下里对魏惠王说,如果不用卫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以免他为别国所用。魏惠王虽然口头答应,但并未采取行动。公叔痤死后,卫鞅并未逃离魏国,而是选择留下。后来,他听说秦孝公招贤纳士,便前往秦国,最终被封于商地,成为着名的商鞅。这一事件展示了魏惠王在人才选拔上的犹豫和错失,也凸显了卫鞅的胆识和决心。

2、惠王问宝

魏惠王十五年(前355年),魏惠王与齐威王一同打猎。在交谈中,魏惠王自豪地炫耀自己拥有的夜明珠,而齐威王则表示自己的珍宝是能臣贤相。齐威王的话让魏惠王深感惭愧,认识到自己对于国家真正的宝藏——人才——的忽视。这一故事反映了魏惠王在治国理念上的局限,也彰显了齐威王的智慧和远见。

3、让国惠子

魏惠王与惠施关系亲密,曾赠予他大葫芦种子和粮食。据《吕氏春秋》记载,魏惠王甚至认为惠施比自己更贤能,多次表示要禅让王位给惠施。然而,惠施坚决拒绝了这一提议,认为自己拒绝王位更能教化民众。后来,当张仪成为魏相并推行连横策略时,惠施因主张合纵而遭到追捕。他不得不易冠变服,乘车逃跑,才勉强逃出魏国。这一事件展示了魏惠王对惠施的器重和惠施的高尚品德。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这位女宗主有亿点点强 你以为这是惊悚文? UMA合集 被好友的舅舅看上了 废柴逆袭:腹黑魔尊也温柔 林鸢传 一统江湖:他只是一个小虾 别叫我校长,叫我师座 侄儿莫慌,待我端了这盆煞星 剧情又崩了,病娇男主尽到怀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