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柳下惠(1/5)
一、简介
柳下惠,姬姓,展氏,名获,字季禽(展氏族谱记载),又有字子禽一说,春秋时期鲁国柳下邑(今山东平阴县孝直镇)人。他是中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以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着称,其“坐怀不乱”的故事广为传颂。柳下惠曾任鲁国士师,掌管刑罚狱讼之事,以正直无私、坚守道义闻名于世。孔子称其为“被遗落的贤人”,孟子尊其为“和圣”。周襄王三十一年(前621年),柳下惠卒于鲁地故赵村,享年一百岁,谥号为“惠”。因其封地在柳下,后人尊称其为“柳下惠”。
二、人物生平
1. 早年经历与家族背景
柳下惠出生于公元前720年,是鲁国大夫展无骇之子。展无骇是鲁国的司空,属于鲁国的一介贵族。柳下惠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周礼周乐有着深厚的了解。他聪明好学,多才多艺,不仅精通兵法、国政,还擅长执掌刑狱,多谋善断,才能出众。
柳下惠的家族在鲁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显赫的地位。他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制作周礼周乐的周公,因此他自幼便对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有着深刻的认识和领悟。这些经历为他日后的思想形成和道德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仕途坎坷与坚守道义
柳下惠在鲁国担任过士师一职,掌管刑罚狱讼之事。然而,由于他生性耿直,不事逢迎,自然容易得罪权贵。在鲁国王室衰败、朝政把持在臧文仲等人手中的时期,柳下惠更是屡受打击排挤。他坚持“以直道事人”,不愿随波逐流,因此多次被撤职。据《论语》记载,柳下惠在鲁国做士师时,曾接连三次受到黜免。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孔子对柳下惠的遭遇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和同情。他在《论语·卫灵公》中说:“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意思是臧文仲占据官位却不作为,明知道柳下惠贤能却不用他。孔子对柳下惠的高度评价,体现了他对正直无私、坚守道义的崇敬和追求。
3. 退隐讲学与教化乡民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