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2024.2.22)(4/5)
观一水未必能知沧海,但其实我们没必要知道整个大海是什么样,其一我们没发知晓,强求就是在和自己过不去,其二是我们看海,追求其美丽而滋润心灵,就足够了,何必再比来比去呢?我们对待艺术、哲学,甚至是饮食等等,都该采取这种知足的态度。
曾经我羡慕很多人,但现在我更羡慕我自己。
(当然不可违反法律,在此外)不论是什么现象,都不能简单冠以好的坏的,如虚无啊!拜物啊!什么狂热啊!都是可能,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定的比例,彼此调和着构成人的性格,原本是不必过分指责的。但是,很多人都会说道两句那样的话,一定是带着目的的,不是为了摧毁,就是为了破坏。
知晓也好,不知晓也罢,难免折磨痛苦啊。不管智力是高是低,难免痛苦,卖弄也好,困惑也罢,无所谓。
我们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分散了,我们的记忆越来越不相似,我们越来越难了解彼此。
我一直在寻找着合适我的地方,后来我放弃了。如果我以挑剔的眼光选择,那么我会挑剔一切。我自不必走极端,放弃挑剔就迎合,我知道,我真正需要的,全在我的脑海里。
这是一个喜欢走捷径的时代,于是,满地八卦阵。
我还是略懂这里面的区别的,所以我没法作比较,我们并不是一个世界里的人。
能否通过将眼光延伸到更远来消除虚无?短期可以,长期的话,又会陷入另一种虚无。
因见识到错误而感知其错误的原因而避免无意识犯错。近朱者未赤,近墨者未黑。
我现在就很空虚,从期待到空虚,进而转入虚无。可恶可恶,怎么办呢?
被劝退也算一种解脱吧。我很幸运。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就已经很幸运了,知道自己不擅长什么更加幸运。
无论是保守还是激进,一旦人意识到自己所做所为对现实没什么影响,不被期待时,他难免要敲虚无的门。
不纠结过去了,因为过去太多了。但不可避免的是还要从过去吸取些经验。更加精细!更加精细。
编织一个属于自己的童话。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