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2024.2.22)(3/5)
明智的人,不该过度地解读过去而伤害现在,现在发生的事的权重一定是最大的,过去的事随着时间推移,应越来越淡。这就像天气预报,越近越准确。
继续阅读
如果过分解读过去,那人们紧绷的心确实就会放松下来,好像一切已经确定,按照既定道路走,甚至空档滑行就好了。这样是危险的,以后,怎么进步发展?
我其实很喜欢把过去的一切都融在一起,我喜欢热闹。但是即便是文字,也做不到这样地并发。即便已经发生过,还是时时刻刻发生着,我却感受得不完全,等我感受完全,这状态早就消失了,我是延迟了好久才收集完的。这时候就要用到抽象和压缩了,暂时忽略一些事,忽略时认为它们存在。唉自我欺骗吧。人期望热闹,到头却难免荒凉。
时间越少越抓紧,越累越低效。我明明没浪费什么,可还是觉得读书不够。啊!是我贪婪而非勤奋了。
我像是被判了死刑一样,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大脑好像已经执行了死刑一般一片空白。休息一下,却不知干什么能休息得好。睡一觉吗?刚睡醒,玩游戏也好累啊。
我承认很多人有实力,可偏偏对自己严格。
人们的私人的偏好改变了事物原来的价值,使用价值。这是一种病态。
学识会刺痛心。每日多次反省自己,久而久之就会疲劳,过度自责。
由无到无。情殇。
没有这强硬的框架托着,我们早就死了。可一般时候我们看不见这种框架,对其任意憎恨。为什么不能给予些宽容,多点耐心呢?我们什么时候竟不自私,而是从全局考虑来欺负人了?
多余,已经足够满足所有人了,即便再制作新的大作,也是多余了。所以,这只是一种自发的只为自己能走过一段独一无二的路,这是一种行为艺术多余,是一种行为艺术。
我没在写日记,我在玩行为艺术。
越是宣扬就越是匮乏。
人是一种复杂的生物。我想着想着,突然产生一丝怜悯之情。
当然,哲学的发展史我是不太清楚的,看不懂的地方太多。但是我很喜欢马克思主义哲学,我的哲学世界也就足够丰富了,不需要更多了。有点拿来主义?不不,该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