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大众书写》(2023.2.23)(3/5)
是的,似乎人开始喜欢上了抖动,不喜欢拉直的信号,一成不变太不够刺激了,高高低低起起落落才能满足好奇心。但其实,噪音从来都有只是被放大而已,且若统计一下,平均值变化依然平缓。
我的建议是,别被所有幻觉蒙蔽,然后用喜欢的幻觉,再次蒙蔽自己。
知识是手段,不是目的,消费也应该一样。于是,于我自身而言,去掉大而不当的东西,很轻松,很自由。
普遍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叠加一个因地制宜,一个提供基础条件,一个完成重点任务,二者结合,缺一不可。
记得以前看书,最喜欢里面的笑话,开心一刻,讽刺漫话,文字是一个不看的,因为文字的信息密度太小了。
文字保存的更久,而且是全面的反应事实,可以补充扩展漫话,说白了还是矛盾,正反两面。
引用学者的话,简洁明了。“解气,解闷,解惑,解放。”
一些东西是必要不充分,你可以不看,但是不能没有。
大众,小众,多元化是主流,独木不成林。我最喜欢均衡,就像各个种类的书们躺在书架上,每个种类的数量都差不多,不偏不倚,才能不少见多怪。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有种稳如泰山的感觉。
作为舆论监督,永远都游走在不痛不痒与过分敏感之间,没办法,那就接受。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