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振兴后唐——郭崇韬(2/5)
郭崇韬对李存勖全盘托出了自己已考虑成熟的灭梁战略计划:“陛下转战辛劳已经有十五年之久了,不梳头不洗脸的时候不知有多少,目的就是为国为家报仇雪恨。现在陛下已经称帝登基,黄河以北的黎民百姓也都盼望着早一天能平定天下。今天刚得到一个郓州就不能坚守,有人想要放弃,以后又怎么能守住一个广阔的中原呢?将领如果万一有变,谁为陛下守卫黄河沿岸?我已经问过了康延孝,了解了后梁军队的全部情况,日夜筹划,现已考虑成熟。我们成败的关键就在今年,现在后梁军队的精锐都交给了段凝指挥,屯驻于我们的南面,又决黄河自守,想阻止我们在东面用兵袭击他们的首都,所以他们以为胜券在握,防备不严。又派王彦章进逼郓州,意图是期望我们的内部发生叛乱,他们好趁机进攻。但据臣判断,这个段凝毫无将帅之才,只是一个无勇无谋攀附权贵的小人,在战场上根本就不能临机应变,他之所以代替王彦章而为主帅,并不是因为他的才干,而是凭投机而得到的,对他不用害怕。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段凝陈兵在我们的南方,就是想牵制我们,臣认为可以派兵把守魏州,应付段凝,然后再坚守杨刘,陛下自己亲自率领精锐骑兵长驱直入,日夜兼程奇袭敌人的老巢,降将说汴州没什么军队守卫,肯定会望风而降。如果成功,俘虏后梁的皇帝,梁军自然会倒戈投向我方,半月之间天下必然平定。如果不用此计,臣恐怕难以预料后果了。因为今年秋天收成不好,军粮才够用半个月的。所以陛下现在当机立断就能一举成功,否则后果难测。帝王做事顺应天时,必有神灵保佑。望陛下果断行事!”
李存勖听了郭崇韬这一番话,一下子站了起来,兴奋地说:“你的话正合我意,大丈夫胜则为王,败了也不过是当个俘虏,大计定了!”然后,李存勖下令军中,家属全部送回魏州,他将皇后和儿子也一起送走,洒泪而别。李存勖领兵从杨刘渡河,一路战无不胜,活捉王彦章,夺汴州灭后梁,再迫使段凝投降,郭崇韬的灭梁战略不到十天,便取得了全面成功。
由于灭梁建立首功,郭崇韬被任命为镇州和冀州节度使,进封为赵国公,还获赐铁券,可以免除十死,在后唐朝廷上下威望大增,文臣武将对他都很佩服。灭梁初期,稍微收取了一些财物,亲友有的提醒他,郭崇韬则说:“我职务显要,俸禄和赏赐巨万,这点东西根本没放在眼里,但是后梁却是贿赂成风,现在后梁已亡,旧将刚刚投奔过来,如果坚决拒绝,那他们心里就会不安,我本无私心,东西放在我这里,就等于公库,用时我会献出来的。”果然,在李存勖举行郊礼的时候,郭崇韬把家产如数贡献出来,用以赏赐众将和大臣们,郭崇韬虽然心底无私,但这种做法却不太好,以后就是吃了这个亏,被人诬陷贪污纳贿,终于蒙冤被杀。
为了自己的权力,也是想办法排挤他人,为完全控制枢密院的大权,他让一个比他年轻的宦官张居翰和他一起担任枢密使,而让曾经在他之上的马绍宏做宣徽使,这使马绍宏怀恨在心,纠集其他宦官对他攻击,郭崇韬渐渐树立了政敌,自己也开始走向死路。
权力过重会招来祸端,郭崇韬对儿子们说:“我辅佐陛下,得罪了许多人,常为他们所诬陷,我想避开,去地方做官,免得以后大祸临头。”他的儿子郭廷说却反对他这么做:“父亲功名到现在这个地步,一旦无权,就等于是神龙离开了水,必为蝼蚁所制,父亲还是考虑其他办法吧。”这时,有一个属下献计道:“现在您功高盖世,虽然有小人陷害,也不能离间您和陛下的关系。为今之计,应该力辞官职,陛下肯定不许,这样便会堵住小人之口,不会再说您贪图权势。然后,再趁现在皇后未立之机,上奏立刘氏为后,迎合陛下之心,到时不但陛下高兴,刘氏也会感激你的,内宫有刘氏撑腰,外有陛下为您做主,谁会对您怎么样呢?”郭崇韬听了,非常赞同,便照计行事。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