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攻屠石堡——哥舒翰(2/5)
石堡城的地势极为险要,只有一条山路通往城中,雄伟坚固,易守难攻,一向为吐蕃军的前沿阵地,吐蕃控制此地可以极大牵制陇右唐军,唐朝控制此地则可以控制方圆数十里内的吐蕃军行动自由。正因为此地军事价值极高,吐蕃动用全国的力量防御石堡城,唐军多次试图夺回石堡城,都未能奏效。这次,唐玄宗势在必得,将朔方、河东等地十万多士兵统归哥舒翰指挥,以倾国之力,奔袭石堡城。
一场攻坚战打响了,唐军加上突厥阿布思部共有兵力六万三千人,但是,吐蕃人据险而守,他们贮藏了足够的檑木和滚石,牢牢封锁了通往城中的唯一山道。唐军猛攻数日,仍然不能得手,哥舒翰焦急万分,他要杀一儆百,拿攻城先锋官高秀岩、张守瑜开刀,高秀岩、张守瑜恳求宽限三日,如果到期不克,甘心伏罪。唐军不惜一切代价,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冲锋,死伤数万人之后,终于如期攻下了石堡城。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切都正如王忠嗣的预料,此战吐蕃方面有四百人被俘,其中包括大将铁刃悉诺罗。但是这根据史料记载的吐蕃对石堡城是“举国守之”,被俘人员远不是石堡城之战吐蕃军的总数,被唐军杀死的吐蕃军远多于被俘者。唐军攻占石堡城,唐玄宗十分高兴,哥舒翰因军功拜特进、鸿胪员外卿,给予一个儿子五品官,赐物千匹,赐庄园一座,加摄御史大夫,又加封开府仪同三司。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哥舒翰再次击败吐蕃,攻占洪济、大漠门等城,占据九曲之地,唐军在河西、陇右的战场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唐朝与吐蕃的分界线已经推进到青海湖以西,“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哥舒翰每次入朝,总是骑着白骆驼,一天就能行走五百里。哥舒翰在新收复的九曲设置了洮阳、浇河二郡,成立了宛秀、神策二军,神策军后来在唐代宗逃难时护驾有功,入京成为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禁军,唐德宗、唐宪宗时常以此军讨伐藩镇,长安西面和北面防御吐蕃的部分任务也由神策军来承担,宿卫和征战,神策军充当了顶梁柱的作用。
李林甫与安禄山交好,哥舒翰则与杨国忠关系融洽,杨国忠取代李林甫成为宰相以后,拉拢哥舒翰,打压安禄山。唐玄宗得知哥舒翰与安禄山、安思顺关系不睦,趁三人一同入朝的机会,撮合他们冰释前嫌。唐玄宗派宦官高力士设宴款待哥舒翰和安禄山,让皇帝眼中的两个大红人以兄弟相称,安禄山酒足饭饱之际,主动向哥舒翰示好:“我父亲是胡人,母亲是突厥人,你父亲是突厥人,母亲是胡人,我们的血脉如此类同,怎能让人不感到亲近呢?”哥舒翰引用突厥谚语,回答说:“古人云,野狐向着自己出生的洞窟嗥叫,是不祥的兆征,因为它已忘本,我哥舒翰怎能不尽心呢?”安禄山认为是在讥讽他是胡人,大怒,指着哥舒翰破口大骂,“你这突厥竟敢如此说话!”哥舒翰正要起身回骂,高力士向他连使眼色,哥舒翰才停止。
哥舒翰屡立战功,加上宰相杨国忠要拉拢他一同对付安禄山,官运亨通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哥舒翰兼任河西节度使,进封凉国公,食实封三百户,不久,进封西平郡王。次年,再拜为太子太保,加实封三百户,兼任御史大夫。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