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平定叛乱——李孝逸(1/5)
李孝逸,陇西成纪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祖李虎曾孙,淮安王李神通的儿子,胶东王李道彦的弟弟,唐高祖李渊的堂侄。聪明好学,善于作文,初封梁郡公,历任给事中、益州长史,率军抵御吐蕃军队的侵犯,武则天称制后,担任左金吾卫将军,深受亲遇。英国公徐敬业反叛时,担任左玉钤卫大将军、扬州道行军总管,联合魏元忠平定徐敬业叛乱,升任镇军大将军、左骁卫大将军,册封吴国公。随着名望地位上升,受到梁王武承嗣的忌恨陷害,出任施州刺史,受到武承嗣诬告,流放儋州,不久去世。
李孝逸,自幼聪明好学,善作文章,初封梁郡公,唐高宗时,历任给事中、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奉诏调动剑南、山南等地之兵,向鄯州集结,配合唐军主力作战。吐蕃大相论钦陵率众进犯柘、松、翼等州,唐高宗诏令李孝逸和左卫郎将卫蒲山征发秦、渭等州兵力,分道进行防御。
唐高宗病逝,其子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武则天废唐中宗为庐陵王,改立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政事皆由自己裁决。武则天称制后,调李孝逸回京,授任左卫将军,对他甚为亲遇。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实行剪除异已的政策,使唐宗室与亲唐臣僚人人自危。
当时,因受贬的原故司空、名将李绩之孙眉州刺史、英国公李敬业和其弟盩厔县令李敬猷、给事中唐之奇、长安主薄骆宾王、詹事司直杜求仁以及遭罢黜的御史魏思温,会集于扬州。诸人各怀怨恨,便密谋决定以匡复庐陵王李显为号召,讨伐武则天。徐敬业等人占据扬州起兵,自称匡复府上将、扬州大都督,十日间便得兵十余万,同时还向州县发布檄文,列举武则天的罪状。并找到一个相貌像已故太子李贤的人,欺骗众人说:“李贤没有死,逃亡在扬州城中,他命令我们起兵。”于是,以此来号令天下,楚州司马李崇福率领所部山阳、盐城、安宜三县响应徐敬业。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