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初唐四杰——骆宾王(1/5)
骆宾王,字观光,婺州义乌人,诗人、儒客大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出身寒微,少有才名,道王李元庆文学、武功主簿,迁长安主簿。因事下狱,遇赦而出,出任临海县丞,坐事免官。跟随英国公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撰写《讨武曌檄》,徐敬业败亡后,骆宾王结局不明,或说被乱军所杀,或说遁入空门。
骆宾王,出身寒门,其名字和表字来源于《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据说《咏鹅》就是七岁时所作。骆宾王之父官青州博昌县令,死于任所,父死后,他流寓博山,后移居兖州瑕丘县,在贫困落拓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
永徽年间,骆宾王为道王李元庆府属,道王叫他陈述才能,他耻于自炫,辞不奉命,后拜奉礼郎,为东台详正学士。因事被贬谪,从军至西域,长期守卫边疆,后入蜀,进入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幕僚,平定蛮族叛乱的文檄多出于其手,在蜀时,与卢照邻往还唱酬。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