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江西才子——曾棨[qi](1/5)
曾棨,字子棨,号西墅,江西永丰人,人称“江西才子”。其为人如泉涌,廷对两万言不打草稿,曾出任《永乐大典》编纂。曾棨工书法,草书雄放,有晋人风度。
曾棨,早年被其父所厌弃,一边放猪,一边苦读,他天性聪明又博闻强记,工文辞,善草书,人称“江西才子”。曾棨作文如泉涌,廷对两万言,连草稿都不打,成祖爱其才,在他的考卷上御批:“贯通经史,识达天人,有讲习之学,有忠爱之诚,擢冠天下,昭我文明。”还在卷首朱书:“第一甲第一名”。但是,有时兴起还要难一难他,一次,乃吟出一上联:“红袖手提鹦鹉盏,来迎状元”,限三步就要对出下联。当他跨出第三步时,果真对出了下联:“白衣身到凤凰池,进朝天子”。又一次,正值元宵佳节,皇帝领群臣观赏彩灯,华灯灿烂,永乐帝大喜,即兴口吟一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令群臣对下联,群臣无人能对,哑口无言,只听曾棨大声吟对:“君乐,民乐,永乐万年。”皇帝当下大为欣赏嘉奖。
此科,为成祖登基后的首次开科,特下诏选曾棨等二十八名进士为庶吉士,开文渊阁。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殿试在京城举行,试卷一发,数百名考生感到有些意外,以前的殿试题,大都从四书五经中抽出一段,要考生议论治国平天下的对策,可这次的试题别出心裁,题目是礼乐制度方面的经文。大约朱棣夺了侄儿的皇位,有些心虚,想明尊卑,定礼仪,让举子们明白皇帝应有的尊严,考生们虽然学过礼乐知识,但要阐述有何意义和作用,如何实施,却心中没底,只见有的抓首挠耳,有的冥思苦想,迟迟难以下笔。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