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陕商(4/5)
“商籍之争”,历经明清两朝,前后达数十年之久,西商先胜后败,徽商终偿所愿。
其实也折射出在此期间,陕、晋、徽三大商帮在扬州实力对比的盛衰变化。
崇祯十七年3月,李自成率大顺军攻入北京,逼得安徽凤阳人崇祯皇帝朱由检上吊自杀。
但镇守辽东的明将吴三桂旋即引清兵入山海关,击败大顺军。
这次改朝换代的战争,给扬州带来了灭顶之灾。
第二年5月,多尔衮率军南下围扬州城,明将史可法坚守城池达半月之久,杀伤清军甚众。
城破后,史可法被俘就义,多尔衮为报复大开杀戒,造成“扬州十日”惨剧,民众死80万。
扬州城中西商、徽商及各地商人亦难幸免,有明一代两淮盐业兴盛带来的商业繁华,毁于一旦。
入清以后,建奴亦思恢复经济民生,以稳固统治,而盐税数额巨大,两淮盐业的复兴自然是重中之重。
为躲避战火退走的盐商陆续再聚扬州,扬州盐业达到又一高峰。
极盛之时,每年经扬州运销的盐达160多万引,仅盐课一项便占全国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
当时食盐从海滨盐场经扬州转运到各省市场,价格可涨10倍以上。
据估算,乾隆三十七年,扬州盐商每年赚银1500万两以上,缴纳盐课600万两以上,占全国盐税六成左右。
这一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为全世界的32%,而扬州盐商提供的盐税就占了全世界经济总量的8%。
不过,此时的扬州盐业,已是徽商的天下。
曾经紧密合作的陕西商人与山西商人之间貌合神离,陕商在扬州迅速衰落,只剩下大约十几家盐商,不能称帮,难成气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从陕商自身情况看,迁居扬州成为专业盐商后,他们虽凭长期积累的财力一度压制后起的徽商。
可毕竟远离故土,西北内陆与比邻江南的淮扬,民风商俗差异太大,很难真正融入当地,而近水楼台的徽商却不存在这个障碍。
陕西盐商受挫于徽帮,无奈退出扬州盐业市场,却并未从此消沉。
同样饱受明末战乱蹂躏的四川,给了他们另起炉灶的机会。
明末张献忠大西军入川,与建奴激战三年,战火所及,生灵涂炭,川中人口大减。
清初大量陕西人南下垦荒,形式“秦人填四川”的移民潮。
头戴皮瓜帽,身披钱搭子的陕西商人,也相继入川创业。
陕商最初在四川创办钱庄、典当行和商号以积累资本,时人记述称“川省正经字号皆属陕帮”。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