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第845章 陕商(2/5)

目录

只是晋商和徽商与建奴政权走的比较近,所以后来很多人只知道晋商和徽商,而对陕商反而不太熟悉。

不是作者水文,既然写到这里了,就想介绍一下,根据跟读情况,这一章也就赚几块钱而已,作者打字一个小时……

明朝中前期,陕西商帮崛起于泾渭之滨,兴盛于广陵故地,号称全国各大商帮中成名最早、资格最老者。

然而“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明中叶以后,晋商和徽商大举涌至扬州经营盐业,至清朝初年,力压西商,形成垄断。

以至于后来一般人提及扬州盐商历史,大都“只知有徽,不知山陕”了,当年秦晋联手大战徽帮的往事,更几近湮没无闻。

明太祖朱元璋率义军推翻元朝后,败走漠北的蒙古残余势力,仍对中原虎视眈眈,伺机反扑,西北一带少数民族离心倾向也不断增长。

新兴的明帝国,不得不把三分之二的财政收入,花在西北边防建设上。

沿长城设九个边镇以拱卫关中,保护京师,其中固原、宁夏、延绥、甘肃四镇便在陕西境内。

后又设三边总督驻节固原,统率军队20余万,战马10余万匹。

负责东起延绥皇甫川、西至嘉峪关、西南至洮岷,绵延数千里的边防区。

但边地苦寒,人烟稀少,数量庞大的边防军,每年耗粮以万千石计,需布数十万匹。

如此多军需物资,自内地调运费时费力,民多怨言,政府财政也不堪重负。

明洪武三年,朱元璋采纳谋臣建议,实施“食盐开中”新政,将实施千年之久的政府食盐专卖制度网开一面。

允许民间商人向边关输送粮食,换取食盐经销的许可证,盐引。

大约30斤粮食可换一份盐引,而且是当时质量最好、最能赚钱的淮盐引。

朝廷国退民进,让利于民,淮盐价贵,商多趋之,边防军需难题一举解决。

而坐享地利的陕西商人,得益最多,自此冒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陕西八百里秦川,沃野千里,自古为中国粮食主产区。

如明永乐年间,陕西官仓存粮近1100万石,足够支付驻防官军俸粮三年。

万历年间,全国260个府中,按税粮多寡排名,西安府仅次于号称粮仓的松江府,位列第四。

如此看来,输粮换盐引的食盐开中法,等于是为陕西商人量身定做的倾斜政策。

一时间,关中产粮区的农民们,纷纷掀起了进城经商、卖粮贩盐的热潮。

相比之下,山西历来缺粮,山西商人要享受“食盐开中”政策,只有推着独轮车到山东买粮,再贩运边关,买粮换引大费周折。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神鬼复苏:我在异族当老六 大佬归来,假千金她不装了 二嫁成凰,战神宠她上瘾 恶女娇蛮,高冷皇叔夜不能寐 困娇莺 精神力为0,但手撕3S级虫族 兽世团宠:绝色兽夫太撩人 你惹他干嘛?他是排行榜第一 赶海:我靠无敌运气,承包整个大海 斗罗:重生成团宠,我疯狂开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