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 选秀艺术(3/5)
第一,球队需求;第二,球员价值。
当球队制定选择策略的,专业人士分析、训练营测试报告等等都只是参考数据而已,真正的标准是球队自己的训练营观察报告,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球员,首当其冲的必然是自己迫切需要的球员,但因为硬工资帽的存在,也必须考虑物有所值。
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球队真的真的迫切需要一名踢球手,但用前三轮的顺位选择一名踢球手,却必须用掉自己五百万美元乃至更多的工资帽,这是不划算的,那么,即使再迫切,球队也会放弃踢球手,转而在自由市场淘换物美价廉的老将,然后用前三轮顺位选择更加具有回报率的球员。
同理,当选秀进行中,球队的第一选择被前面的队伍挑选走了,球队必然还有第二选择以及第三选择,但球队就需要考虑,“第二选择第三选择”是否符合这个顺位必须承担的工资帽所带来的价值,如果不符合,那么球队就将直接放弃“自己的需求”,进而选择剩余所有新秀之中最具有价值的球员
要么,球队经理就利用这名“价值球员”来谋求更高的利益,比如转会交易,2004年纽约巨人和圣迭戈闪电交换了状元秀伊莱曼宁、第四顺位菲利普里夫斯,就可以列入这样的情况,当然实际情况还更加复杂一些。
要么,球队经理就将这名“价值球员”留下,然后将同位置被替换淘汰的球员放入自由市场,不仅需要释放工资帽,而且重新争取更多利益,尽可能将这名新秀的价值最大化,避免球队的损失。
所以,选秀大会经常出现意外状况,因为主教练的出发点始终是球队需求,但球队经理的出发点却更加复杂,球队可能无法选择到自己需要的球员,又或者是球队不得不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意外选择,在每一个决定的背后,归根结底都是智慧与智慧的算计。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