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 不给足好处,谁跟你干啊(3/5)
因为调过来的这批人,薪水都要由出版社负责,而不用红光机械厂负责了。
要不是出版社目前的盘子实在太小,放太多人实在不像话的话,李厂长当初都能派一百人过来,而不是只派了五十个人。
由此可见,红光机械厂现在的情况是真的不容乐观。
也是,其实现如今的京城,二环外三环里的那些工厂,大都日子不好过。
比如何雨柱工作的单位,也就是东直门外的那个红星轧钢厂吧,目前就已经被首钢吞并了,成了首钢的下属单位。
据说,红星轧钢的生产部门已经开始整个搬迁了,剩下的都是一些三产部门,也正因为这样,何雨柱这个食堂主任才清闲了下来,因为人少了一大截啊。
红星轧钢厂的前车之鉴,不得不让红光机械厂兔死狐悲。
其实严格来讲,八十年代初的国企改革,基本都是大厂吞小厂,而且基本不会大批辞退员工,出现大量下岗潮的情况,而是把新员工纳入自己的体系之内,无非是去了新单位,要重新定级定工资,一些水平不行的降级降工资而已。
但这种吞并对中高层领导来说,那就不好过了,因为权力小了太多,福利更是少了一大截。
这就好比当年赤壁之战之前,江东大臣都可以投降,但老大不能投降是一个道理。
所以说白了,李厂长之所以对上面的改造计划如此抵触,归根到底还是这种方案对他的个人利益产生了极大的削弱。
实在没办法就算了,但凡有一线生机,李厂长还是要挣扎一下的。
仔细一想,李厂长要真是讲原则的好人,他之前能干出那些事儿,能陪着曹志强演戏,生生在最短时间帮曹志强扳倒牛大姐?
一个厂长能干出那种事儿,还给曹志强一个年轻人如此大的权柄,恰恰说明他急了。
但话说回来,恰恰是李厂长的这种急切心理,才给了曹志强一个天大的机会。
要换了其他没危机的单位,曹志强再有才华,也轮不到他来发号施令,不可能在短短时间爬到这个位子上。
就包括那个出版社,哪怕曹志强是找了徐大爷跟王大爷那种关系,实际上不还是要由红光机械厂出面去组建出版社,然后任命曹志强成为一个副社长兼总经理么?
试想一下,如果红光机械厂没有危机,李厂长不是把曹志强当救命稻草,他怎么可能跟曹志强签署那个堪称是白给的承包合同,又怎么可能在短短时间让曹志强成为出版社的一把手?
别看红光出版社现在都是曹志强说了算,但实际上呢,这个出版社是红光机械厂说了算,而红光机械厂说了算,就等于李厂长说了算。
只是李厂长现在有求于人,所以才给了曹志强那么大的权柄。
因此,这世上没有东西是白来的,尤其是权力。
就这样,各个部门科室轮番介绍了最近的工作情况后,陈家邦就看向曹志强,让曹志强发言。
曹志强这才回过神,先端起杯子喝了口茶水,这才清了清嗓子道:
“咱出版社内部的具体管理,大家还是要听老陈的,这点我不干涉。
在这里呢,我只重点看两个指标,那就是销量跟收支。
这其中,销量又是重中之重!”
略微一顿,曹志强就问起《江湖行》最近的销量情况,以及《红旗飘飘》这首单曲的销量情况。
听到这个问题,陈家邦似乎早有准备,主动开口道:“社长,您说的这两个产品的销量,我一直盯着。
《红旗飘飘》今天刚上市销售,各方面情况还不清楚,不过就我们派出的观察员的观察,以及李有福李经理在外地的反馈来看,销量应该不会差。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