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高光郑伟国(2/5)
“领导,主要是他们三月份才开张,4月份开始他们那里就没有出售方了,所以这次钢价胶着战就没参与进来。”郑伟国记得很清楚,江奕成为整个市场的卖方冒了多大的风险。现在看来,这一切都是这么值得。
“钢材方面,你们每天的成交额是多少?”
“我们每天确保4亿元以上的现货销售,期货交易的保证金每天也有4亿元入账。”郑伟国又是一个清单递过来,上面详细记载了近三个月钢材成交的情况。
“每天8个亿,的确要远远超过其他的商品交易所,应该说其他几个交易所,还有各地的那些交易场所加起来也没有你们多。”
除了三大正规交易所之外,还有各地私下里的交易中心、批发中心等场所,统称“交易场所”。
彭城商品交易中心也是这些“无证场所”,如果哪一天商品价格混乱,一个清理整顿就会被取缔。
只是现在的彭城商品交易中心太大,而且给整个国家的钢材价格管理带来了很多参考价值,所以有些“尾大不掉”,或者用后世一个熟悉的词语:“太大而不能倒”。
忽然,两个声音同时响起来:“其他交易场所和三大交易所都是因为没有卖出方,所以成交量非常清淡。不知道彭城商品交易中心究竟是谁在单向卖出?”
周处长和刘科长这次撞车了,两人都去了彭城进行实地调研。但是对于卖出方,他们始终没有找到。
“前面几天的确是只有一个卖出方,但是很快就有了其他机构和他们一样的观点,所以实际上是后面的机构在模仿他们的行为。他们的确是看对了。我们交易中心之所以更加有效,就是因为机构交易者比较多,形成了不同的看法。”郑伟国好几次都想要把事情说出来,可是想起江奕郑重说出的那句话,他还是忍住了。
江奕面带严肃地告诫着郑伟国:“这是彭城商品交易中心获得转正的最好机会,可能也适合唯一一次机会了。一定要证明是机构本身的机制运作正常,否则它就没有价值了。”
“是啊,郑局长,江老板已经赚了很多钱了。你难道要让人来查他到底赚了多少?”邵军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这次也正式把日常管理工作交给了郑局长,以后将逐渐退居幕后。
申城等地的综合商场在等着他大展身手呢。
江奕一再交待,不能透露出自己。一旦让人知道只有江奕一个卖方,交易中心就是可以替代的场所。只要让江奕到滨城或者申城参加交易就行了。
可是现在,郑伟国必须形成“彭城商品交易中心”可以内生出一种机制,一种可以稳定钢价的机制,下次还能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这样就真的要成为国家计划委重点保护的对象了。
“可是我们觉得:从操作手法上能看出来,这个卖出者是一个机构。”周处长还是不死心,他非常想拿到下一个清单,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
可惜,这次郑伟国没有再一个交易清单出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