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校友白志清(2/5)
象牙塔里的学子们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了技术、学习之外的东西。这种情绪将会逐渐生根发芽,为他们人生的营养。
只是很少有人及时发现,整个故事变成了巨潮迎击国外贪婪资本的版本,巨潮公司这次的主要目的。只谈个人的情感,格局太狭隘了;纳入民族的情怀,才能获得更大支持。
“接下来请巨潮bp机投资方代表致辞。”主持人很快就要请李启山上台。
台下有人在起哄:“我们有问题要问白校友。”
正在退场的白志清又回到了讲台上,有了刚才的一顿缓冲,他的情绪已经安定多了。
“白校友,你刚才说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感觉你是从市场、价格方面来谈的,技术层面我不能赞同。”一看就是学术性的,上来就要争个我对你错。
“这位老师,不知道您是不是关注过美利坚对于法兰西、扶桑这两个国家在电信、芯片等领域的打压,一旦一个国家占据了绝对优势,这个技术就不再是世界的,而只是一个国家的;同时,华国只有在通讯领域有所作为,才能避免高额的专利盘剥,才能在新一代技术研发中跟上世界。”白志清一正一反两个例证,说服力很强。
“有些技术我们买过来也可以,为什么一定要自己研发呢?”这是个“引进主义”盛行的时期,有这种观点的不在少数,只是高校的老师们提出这个想法,就有些不伦不类了。
难道这个人不是高校教职工,而是外资企业的职业经理人,或者主管部门?
白志清还来不及多想,不过这两种人都需要下点儿猛料才行:“我们国家曾经买过、也正在买很多技术,锡山的华晶就是例子,现在他们还没有投产就已经落后了两代,创新买不到、进步无法外包,另外就是如果你买来的设备和技术,开了后门、被国外情报机构窃听了信息,我们又该怎么办?”
提出问题的人明显地在思考着什么,没有显示出激动的情绪。原来真的是主管部门领导?
燕京邮电大学处在燕京,又是国内邮电行业的领军学校,整个可能性很大啊!
可惜,这位主管部门领导没有继续纠缠这个问题,只能先混个脸熟了。
“白校友,你从燕京到了兰陵,会不会觉得那里有些闭塞?另外,收入方面会不会下降了?”
这么脚踏实地的问题,直接把白志清问得笑了起来。
“估计这位同学快要毕业了吧?我敢说,你选择巨潮bp机绝对比在燕京好得多。今年初我刚去兰陵的时候,也是惴惴不安,到了那里才发现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工地,那里是一片热土。今年初兰陵的gdp被调增了一倍。
“收入方面,我在摩罗公司的时候每个月700多,自家人不说两家话,现在月薪1000多。”
台下一阵骚动,很快就议论纷纷:一年就一个万元户?
那位同学依旧不依不饶,看来是真的思考过这个选项:“我听说您原来在的外企都是实行年薪制。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实施的?”
年薪制的年终奖都很丰盛的,国内企业可没有什么年终奖的说法,发点油、米、挂历就算过年了。
这些小伎俩忽悠不了京城见过世面的大学生!
“外企的年薪制基本上是24个月月薪的年终奖,要根据业绩情况来;至于我的年薪,由于现在还没有一个完整年度,还没办法告诉大家收入怎么样。”白志清也想满足一下小小的虚荣心,还真是可惜了。
台下的师生也很可惜,你说了一大堆,一到关键时刻就换频道。可信度方面可就要打个折扣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