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法治VS儒道(3/5)
孟子教导他们舍生取义。自然的,这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一个人愿意奉献自己的生命,这需要非常大的勇气,背后也需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当然,也要看这义能不能成仁,却另有一说。
伏生之名,扶苏在两千年后就已经听过了。
对这样一个人作揖,一是为了为了将今日的计划执行的完美无缺,而另一方面,正是伏生,可是冒死传《尚书》之人。
伏生不通政事,也不慕功利,他一心只研读诗书。身在稷下学宫,齐王屡次让他担任忌酒,但是他都拒绝了。
伏生数十年如一日将自己浸在诗经、六书之中,注书释意,常人难以理解他,但是他自得其乐。
而今日,他是第一次遇见这秦国公子。为这扶苏公子这么一拜,伏生顿时思绪纷飞。
最重要的是眼前之人的这双眼睛,很是清澈。显然公子扶苏方才对自己的一拜是真心实意。
连齐王都未如此礼遇过他。
秦国公子礼让于他,看重他,伏生内心如何还能平静下去。
但是,齐国祸事将近,人人皆知。他还曾听到有齐人互相戏谑,很快他们的王就是如今想着要称皇帝的秦王。
伏生自然恭恭敬敬,面色沉静,自有四十岁大儒的气度。
扶苏观伏生,忽的想到一个词——“浩然之气。”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