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摊黄儿(3/5)
放在粮房的大瓮里,在寒冷的冬月算是主食快餐。
在“够不够,三百六。”的年代,在李之重印象里,是莜面下来适口性最好的粗粮了。
黄儿作为土默川特色美食之一,也是粗粮细做的经典之作。
原材料一般是小米面、玉米面掺以少许白面的混合面。
摊黄儿是黄儿的加工过程,也是一个动词,有人误把摊黄儿当成了黄儿。
黄儿才是一种食物,一个名词,而且是一个在六七十年代听起来就有食欲的名词。
叫黄儿的原因不外是从它颜色叫起,不论是米面还是玉米面,都是金黄色的。
摊黄儿的工具叫鏊子,铸铁一次成型,分鏊身与盖子两部分组成。
鏊子直径六十多公分,和烙月饼的铛子相似,倒扣在七烧锅的位置上的,加热靠的是灶火。
饼铛表面呈丘状,鏊子表面是平的。
由五个下陷两公分左右的圈状物组成,中间凸起一公分左右,可使倒入的糊状物不会流散。
转边上四个圈直径约十七八公分,主功能是摊。
中间的略大二十五六公分,主功能是烙。
整个鏊子经年油浸火燎,黝黑发亮,圈状物表面光滑油润。
盖子为覆碗状,盖顶有环或钮,便于揭扣。
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油抹子,一般是用土豆做成的。
选长形土豆一颗,带皮一破为二,就是两个标准的抹油子。
马玉仁头一天就开始准备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