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春种秋收(六)(4/5)
下午亦然,三点多出工天黑返回。
符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传承了千百年的习惯。
秋天出工就不一样了,这几天六点出头就天就亮了,但需等待。
出去太早,露水多,干活容易打湿农民的手、袖、鞋和裤腿,易生病。
而且作物带露水割下容易发霉,所以要让露水落一落在出工。
李之重和父亲来到了饲养院。
生产队圈牲口的地方叫饲养院,喂养牲口的人叫饲养员。
生产队的饲养院也称队房,是个多功能活动场所。
它既是为伺候队里几十头大牲口的饲养员而建造的住所,又是社员开会的会议室、会计算账的办公室,还是接待来宾吃住的场所。
生产队的许多“重大决策”都在这个小小的队房作出。
这里实际上是生产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是农村基层单位的重要“机构”所在地。
它的功能就好比现在的“政务大厅”、“会商中心”和“招待所”。
饲养院包括生产队的整个建筑群,除了队房外还有牛马圈、草房、库房、农具库、粮库等,生产队全部家当基本都集中建在饲养院的周围。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人民公社成立到八十年代初存在了二十多年。
饲养员就住在饲养院里,负责圈牛、拴马、铲圈、垫圈、打扫槽子、接羔、饮牲口等。
生产队饲养的大牲口有牛、骡、马、驴四种。
每头牲口都有名字,耕地和耙地用牛,种地、碾场和拉大车用马和骡子,拉碾子碨磨用驴。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