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六章 处处是坑 四(4/5)
三月十二日,苏淮地区的海州物资交换协议签署,海州用价值九十五万五千元联银券的十三万两千公斤大豆油和八万零八百二十公斤的花生油,交换华中地区的上等棉布三千五百捆和普通棉布三千四百八十匹。
“华中地区的老百姓,维持日常生活的食用油,的确需要从华北地区输入,这种交换总的来说应该是好事,炒菜的时候总不能用水煮再放点盐吧,这样身体可受不了。”
“只不过,这些用于交换油料的棉布棉纱,不能光从我们华商的身上割肉,沪市和金陵,还有苏浙皖三省,加上鄂省、赣省和湘省的部分地区,都依赖于沪市的棉布棉纱供给。”
“日本人控制着棉花,日本商人控制着沪市的棉纺业,他们才是最大的来源,我们应该想办法搞消极对抗,逼着日军从日本商人那里获取一部分资源,这样能够减轻自身的压力。”许睿阳说道。
沪市虽然是民国时期华夏棉纺业的龙头,按照份额是十占其七,可是八一三会战的时候,华商的工厂不是被战火损毁就是被日军抢占,损失异常惨重,剩余留在租界的工厂,也是受到日军的封锁,还有日本商人的各种打压排挤和欺凌。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