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关(2)(2/5)
那个厂长也知道,凡事不能太过,眼前这个家伙可是个军官,虽然不是他们西北运输局的,可要是捅开了,自己也是没有好果子吃的,于是笑笑算是认了。
有了金钱开道,不到半小时,那个厂长就把修车的大师傅老关给叫了过来,他自己则亲自去工合的车队搞零件。大师傅老关是从天津逃难来到此地的,从辛亥革命那个时候开始就跟着老外学习修理汽车,到如今,那手技术真是没话说。
天津开埠较早,第二次鸦片战
争后,英国人在五口通商的基础上增加了天津,并且在天津设立了租界。当时的上海仅仅是一个“小渔村”,而天津当时已经是大码头了。上海开埠以后也不过是马上就繁荣,让上海真正繁荣起来的是太平天国覆灭以后的事情。而天津则不同,天津本身就是北方重镇,具有相当的城市基础,是李鸿章等洋务派大搞洋务运动的基地,天津的城市发展远远超过其他地区。
最早产生的买办是在广州的十三行,鸦片战争后,买办的味道也变了。当时的岭南交通不便利,在广州的对外贸易受到极大的限制,于是,西方列强逐步地沿着海岸北移,1860年以后,天津成为列强重要的贸易口岸,尤其是北洋水师建立以后,天津成为北方第一大港。随着上海的发展,最后形成了北卫南申的格局。
既然是开放的口岸,那么洋货的到来就是个必然,加上洋务运动的许多企业都是在天津,现代企业离不开运输,汽车,作为最时髦的交通工具很早就进入了天津。1913年,美丰洋行成立,专门销售美国产的各类汽车,到了1915年,天津就有了出租车行了,不仅有供一些达官贵人“装敝”用的豪华轿车,也有各类卡车运输,短短几年,全市拥有的出租车达到了300多辆。随之而来的卡车运输业的蓬勃发展,甚至超过了江南。这是因为北方干旱少雨,道路通行状况要比南方水网地带好多了,所以,效率高的卡车就被许多运输车行青睐。有汽车,就要有修车的师傅,而那个时代没有那么多仪器和电脑去检测,靠的就是耳朵听,手掌摸和眼睛看。老关是个旗人,这点跟铜锣相似,只不过铜锣是乡下种地的旗人,老关是城里败落下来的旗人。清朝被推翻之后,许多生活在北京、天津的旗人都没了生活来源,于是开始从事各种行业,有的学京剧,有的说相声,还有的就是卖大力当挑夫了。老关算是机灵的,能认得几个洋文,很早就接触了汽车,他这一手技术就是在几十年的修车实践中千锤百炼折腾出来的。
老关带着徒弟,很快就把发动机吊了出来,放到特定的台子上,随即就开始拆解,李久也没见过如何大修发动机,就跟着在旁边观看,对于新鲜的东西,李久总是充满了求知的欲望。可是老关却是认为,“这是长官在监督自己”。
张干事和金干事已经到了宝鸡附近的陈仓,他们在那里找到地下党的联络点,对过往的军车展开了排查,可惜,已经二天过去了,没有一点影子,不要说没有看到李久他们,就是过往的车辆也就那么一辆,还是老毛子的顾问车。他们哪里知道李久他们的车在凤县的修理厂里“大修”呢。
厂长拿了钱还是下力气办事的,不像有的人,拿钱不办事。不仅找来了发动机上的零件,还找来了底盘上的一些零件,加上轮胎,汽油,这通忙活啊,换好了轮胎,给汽车上凡是可以打黄油的地方全部打了一遍黄油。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