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闪耀的流星51(4/5)
很美好的年纪。
奋不顾身的年纪。
因为苏翊的原因,顾长缨也认识一些做音乐的,以前出名的后来默默无闻的有,以前一文不名现在慢慢好转的也有,但总的来说,认真做音乐的人其实真的绝大部分都不是很有钱。
特别是因为时代变了,唱片时代到媒体时代,cd被线上音乐取代,自由分享音乐,音乐成了快餐,成了免费的消费品,音乐人赚的更是少之又少。
如今他们从音乐版税上获得的收入很少,卖版税赚的大部分钱都被唱片公司拿走了。
通常来说,如果音乐人选择跟唱片公司签合同——不是谁都有机会签约,这个网文小说作者一样,庞大的网文作家群,但大神毕竟是寥寥无几,绝大多数都是一个月几十几百块的人,还有一大部分的什么钱都不赚的。
他们一般都会拿到一笔预付金,未来的版权收入里他们只能拿10到12的份额。
唱片公司之所以给他们那么少的份额也不是黑心或是资本家做派——当然,也有一部分,但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难处。
因为绝大多数唱片都不赚钱,唱片公司发行的唱片,通常每十张里只有一到两张能回本。
说回小说,大神们的作品一般都不会签约平台——相当于买断,自己靠版权分得毕竟是少数,但如果他只是入驻一家平台,他粉丝群够多,消费庞大,找他买版权的多,实体书,游戏,动漫,电影电视,线下签售会等等,他的收入将是指数级增长,而不是大头全由签约公司拿去了。
而小喽啰们呢?
为了保障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看,积攒更多的人气,赚到足够保障他们生活进行下去的生产资料,他们通常都会选择签平台,一来签了平台会给予更多的资源去宣传,这样他的作品才能被更多人看到,二来,多宣传实际上也是签约公司为了让手里的牌不至于贬值的途径,赚回本。
但不是每个“小喽啰”都能搭平台这棵大树。
相信自己的作品以后能火或者写的足够好可以吸粉,同时经济上没压力的,就会没那么多压力,想写时写,不想写时就酝酿,如果作品意外大火,那自然好,他也就开始往大神方向移了,只要好好钻研,好好坚持,大抵之后的作品都能有些小成绩。
签约平台们选择可签约作品,选择哪些作品可以在其还没火时就“买”过来,作为潜力股也是经过很多权衡的。
因为风险投资。
唱片公司做唱片也是如此,有点像风险投资人投项目,期盼能投中几张赚钱的唱片,然后用这些钱抵消亏本唱片的开销。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