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7 童谣谶语(4/5)
在历史上,政治童谣的种类可分为四类,分别是预示型童谣、政治态度型童谣、军事谋略型童谣和起义舆论型童谣。如陈胜起义前,一方面冒充自己是秦始皇的公子扶苏(“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另一方面制造合乎天意的政治舆论(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再如黄巾军起义前的诗歌也是制造制造合乎天意的政治舆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意思就是:汉王朝理当灭亡,黄巾起义应该取代它,就在中平六年,起义军起义的那一年,天下就会太平了。
方腊起义时,一方面借助宗教(明教)来煽动造反,一方面抛出《推背TU》诗歌,表明自己称帝也合乎天意----“十千加一点,冬尽始称尊。纵横过浙水,显迹在吴兴!意思是“十千(等于一万)加一点”乃方字也;“冬尽始称尊”,冬月尽,乃腊(月)也;称尊者,乃南面为君也。正应方腊二字。后两句意思是我占据江南八郡,隔着长江天堑,又比淮西差多少来去。黄巢、李自成和洪秀全造反也使用了类似手法。
童谣谶语除了用于起义的政治宣传外,也可被政客们用于推翻朝中人物或迫害某人作理论铺垫。例如东汉末年董卓作乱,人们苦不堪言,政客们就编造童谣---“千里草(董),何青青!十日卜(卓),不得生!”。大概意思就是董卓必死!
还有《水浒》中的黄文炳为了杀死宋江,就编造童谣----“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大概意思是就是宋江纠结三十六个匪徒在山东造反,祸乱朝廷。然后借助童谣谶语合乎天意的说法逮捕法办宋江。
想到这里,刘江不禁使劲揉了揉发疼的脑袋。历朝历代对谶语这种事情都是十分忌讳的!一旦出现谶语,官府就会不择手段的追查到底,绝对不会客气!如果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会不会对家主的大业带来麻烦?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