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也是江湖

第252章 济源(4/5)

目录

柴庄延庆寺塔:位于济源西北延庆寺内。

延庆寺创建于唐垂拱三年(687年),因坐落在济水西源的龙潭岸边,又名龙潭寺。延庆寺坐北朝南,寺院建筑达二十余座。

柴庄延庆寺塔位于延庆寺内西北角,又名千佛舍利塔、龙潭寺塔、文峰塔。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通慧禅院(即今大明寺)主持比丘法言为藏置舍利子与延庆寺主持省初、河阳念定寺僧教岸共建此塔。塔高28.16米,为六角形七层密檐式砖塔。该塔塔基低矮,内部中空呈筒状,外部轮廓略成抛物线形,承袭了华夏早期佛塔的营造风格。此外,延庆寺内还保存有北宋墓塔一座、延庆寺山门、四令堂等附属建筑和唐至清十余件碑碣石刻等。

五龙口:古位于济源东北五龙口沁河出山口,是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

沁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山西安泽县。流经山西的安泽、沁源、沁水、阳城、泽州等县,在济源五龙口出山,进入平原,再流经沁阳、博爱、温县,至武陟汇入黄河。全长485公里,流域面积13532平方公里。历史上,五龙口水利工程对沁河水利的开发利用持续千年而不绝,并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五龙口水利工程与闻名遐迩的陕西关中平原的郑国渠创建于同一时期,也称秦渠。据济源县志》记载“枋木为门,以备蓄泄”,故名枋口堰。东汉安帝元初二年(115年),朝廷敕令河内郡“修理旧渠,通利水道,以溉公私田畴。”三国魏黄初六年(225年),河南典农司马孚奉诏重修枋口堰,“夹岸累石,结以为门,用代木枋”。隋开皇十年(590年)左右,怀州刺史卢贲修建利民渠与温润渠。唐元和六年(811年),沁河枋口引水开渠灌溉,始称广济渠。唐太和七年(833年),河阳节度使温造大规模开浚古枋口堰。

元中统二年(1261年),河渠提举王允中、大使杨端仁开广济渠,经济源、河内、河阳、温、武陟村坊四百六十三处,灌溉田地三千余顷。明隆庆二年(1568年),怀庆知府纪诫修浚旧广济渠,又在沁北石梯处开创广惠渠。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河内知县袁应泰与济源知县史纪言相约开创新广济渠与永利渠。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济源知县塗应选与县民李三统创修大小兴利渠。此后至清代,称利丰、广济、永利、大兴利、小兴利五条渠为五龙口。清乾隆四十九年(1700年),济源知县甘国墀始创甘霖渠。当时这一地区被誉为“河朔小江南”。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渡洪荒 从火影开始的世界穿越 我在打塔防 娘娘每天都在洗白 千年之天诩传 我就是要横练 静云寺 我的师姐是妲己 星择 超级战神狂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