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二九 胶州的繁荣(2/5)
别说海军失败的概率很低,就算海军真的在决战中失败,也不会轻易让欧洲人占据制海权的,旁的不说,海军把剩余舰队往马尼拉湾中一缩,联合舰队又能如何,攻不进去也不敢离开,只能对耗。就算海军大败,合众国的陆军也不会在大陆败退的如此之快,那是在福建、两广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的军队,就算因为封锁,诸如火炮枪械得不到保证,光是凭借纪律和群众基础就可以继续抵抗下去。
要知道,合众国的陆军可是经过现代化训练的军队,就算一人发一根长矛,也足以打的过满清那些半奴隶化的中世纪军队,陆军之中一直有一个普遍的认知:满洲军队不强,他们的威名来源于对手太弱。
马特索尔科对李明勋再无隐瞒,甚至还向李明勋提供了一些合众国和明朝内部的一些不稳定因素,也算是李明勋的意外所得,而有李明勋定下了大框架,接下来就是更为详细的谈判了,按照规矩,接下来的谈判由阿海领导的执政院汇通海军部、安全局进行,向元老院请示,并向议院报备。
更为详细的谈判需要的就是更为专业的人员,这需要一个规模巨大的谈判队伍,出人预料的是,马特索尔科只在从巴达维亚带来的人员中挑选了几个心腹,这会严重拖后谈判的进步,在执政院向马特索尔科提出异议之后,马特索尔科的意思是从联合舰队中的荷兰舰队司令部里挑选人员,并且建议德鲁伊特尔担任谈判小组的组长。
阿海马上明白了过来,马特索尔科对东印度公司的人已经不信任了,毕竟这个和平协议对尼德兰的利益高于了对东印度公司的利益。
德鲁伊特尔加入谈判之中后,很快焦灼点定在了海军问题上,即合众国允许荷兰在开普敦以东海域拥有多少海军力量,合众国的意见是不要存在任何的海军主力舰,荷兰东印度公司继续以武装商船打天下,且所有的荷兰舰船之中不得出现十二磅以上的火炮,显然这是荷兰人所不能接受的,最终,类似的规定被定义在马六甲以东和西印度洋区域。
不管怎么说,谈判仍然向好的一面发展,阿海在谈判中向荷兰方面提供了不少便利,而荷兰人也配合了阿海的工作,双方在七月中旬就联合发布了消息——中荷和平谈判达成初步协议。
这个消息当然不是为了粉饰太平,而是为了配合执政政府出售战争公债的需要,而一切都如李明勋和阿海预料,在消息发布的三天之内,已经售出并且在交易所公开交易的战争公债的价格上涨了五分之一,而执政总院汇通合众国中央银行发售的第二期战争公债,合计四千万两,在半个月内就出售了一半,而南洋各行政区也是捷报频传。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