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初试啼声 第二十六章 开国、锁国、攘夷(3/5)
扶桑后来发现中华的这种“字”的称呼非常好,有礼貌、高雅,于是有些精通汉学的武士家庭也给孩子取字,例如横井小楠名前是时存、字是子操。
本来到这一步就算完整了,有名前有字有号,但扶桑佛教很流行,于是一些武士出家后又有了法号,如上杉谦信的法名不识庵谦信,茶道盛行之后,茶人也有斋号,如扶桑茶圣千利休的斋号叫抛筌斋,也算号的一种。
最后说一下扶桑武士的通称,扶桑对家名很看重,所以历代家主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也就是所谓的“通称”,例如江川英龙,江川家家主的通称是“太郎左卫门”,当他成为家主之后,称呼自己就是江川太郎左卫门。
直秀将要拜访的四时轩塾主横井平四郎的号就是小楠,大家平时尊称他为小楠先生。小楠先生是幕末与佐久间象山齐名的开国论者。
直秀前世看扶桑幕末历史很是迷惑,长州这帮人不是尊王攘夷的么,怎么维新政府成立之后继续开国,攘夷不是打击西洋人么,这上台之后变脸速度也太快了吧?幕府也是持开国论的,那主张一致还互相打来打去,打毛线啊?
其实,开国也好,锁国也罢,还有攘夷、尊王、公武合体、倒幕这些都是时代大潮碾压下扶桑社会发出的各种声音,出发点只有一个,怎么才能在工业时代找到扶桑的出路。
直秀前世好奇浏览了相关资料,对各家学说有个初步了解。
扶桑受中华影响之大,仅从文字就可以看出来。
据中华的一份研究,在中华,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的书面资料,000字可覆盖以上,000字则已到。
普遍认为汉籍最早在五世纪初流入扶桑的,文字直到直秀穿越过来,扶桑文中的常用汉字为个。可见中华对扶桑文化影响之大、之久。
宽永十六年(年)幕府发布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锁国令, 宽永十八年(年),除对马岛的高丽扶桑贸易外,幕府只限长崎一港准许中华、兰国船舶通航,从这时起,幕府锁国政策基本完成。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