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南柯一梦之步步为艰(4/5)
这实际上,大战没有打起来,毛利家既没有减封又没有转迁,更没有分崩离析,可以说,完全是班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实际损失其实不大。
当然,也不是就这么轻易放过了长州。
元治元年九月二十二日,幕府在横滨与洋人签订了下关事件约定书,因为不肯立即开港下关或兵库,最终约定的赔款高达300万美元之多!
这么一大笔赔款,最终大头肯定还是要由罪魁祸首长州承担。
等西洋诸国正式批复了此约定后,总计近二百六十万万延小判金的数目,虽然是于十八个月分六次付清,相信长州绝不会好过。
不过这并不能让自己满意——
按庆喜的打算,肢解长州才是好结果。因为不管是分封盟友,还是借机在西国建立桥头堡,这都是难得的扩张机会。
但事已至此,也只能如此了。
果然,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征长大军十一月撤兵,结果十二月十五日就发生了功山寺之变,幕府扶持的长州恭顺派,很快被高杉春风等人带领的奇兵队打倒在地。
之后的庆应元年(1865年)三月,虽然长州继续对外恭顺,可暗地里却开始积极重整军备。
最让庆喜暴怒的是,之前下关事件善后中,洋人要求开港下关,居然就是之前高杉春风等对外主动提出的。
虽然自文久二年(1862年)幕府千岁丸出访唐人松江后,九州、西国诸大名就开始偷偷展开密贸易。可长州如此放肆,明目张胆地勾结洋人开国,这不是反了天么!
于公,扶桑开埠以来的动荡世人皆知,长州这么做,是丧心病狂的吃里扒外。
于私,就算不得不继续开港,下关开港和兵库、大坂开港能一样么?这关税可是一笔大进项,庆喜组建“一会桑”控制了近畿,这好处岂能落入外人口中。
于是,庆应元年四月,自己挑动幕府再次发起征伐长州,而理由则是“暴徒再起”和“私自与外国交易”。
不过此时可不如第一次征伐长州时顺利了
首先,朝廷、诸侯开始警惕幕府。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