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潮来潮涌(2/5)
如果这次不是朝廷帮助压制,有这些外援的支持,庆永等人如何肯低头认输。
而庆喜、酒井等人敢发难,而且最终能如愿以偿,其实还是受了三件事的影响
第一件,是庆应凶作。
因为大批良田被改做桑园、茶园等,庆应元年(1865年),稍微稳当一些的扶桑米价,就又开始飞速上涨。
而到了庆应二年(1866年),虽然有维新一派的勘定奉行堀直秀等人奔走协调,米价还是翻了一倍——当然了,各路有心人士扯后腿的事咱就不提了。
谁让你维新派做主,在庆应二年又和弥尔尼壬(比~利时)、丹墨(丹~麦)、意达里亚三国签约通商,这粮价上涨的黑锅不扣在你们身上,那不是太可惜了。
粮食都被洋人买走了!
因此各地攘夷的风暴又开始高涨,维新派的名声开始狼藉。
至于是不是真的,大家各执一词,没事就扯呗。
其实庆喜、酒井等人都明白,因为生丝、茶叶、白蜡
、樟脑等价格一路高企,这些年扶桑各地粮田不断被转为它用,扶桑的粮荒,到元治元年(1864年)就特别严重了。
以前价格飞涨,是有部分奸商囤积炒作的因素,可在元治元年,粮食是真的开始不够吃了!
当年呢,治政的庆永等人从米人洋商处购来了粮食,才暂时解决了这个问题。
所以呢,这个锅其实不是维新派搞出来的。
但溯本寻源,粮荒是开国通商导致的,所以维新派背这个锅,一点也不冤!
第二件对维新派不利的事,就是发生在高丽的“丙寅洋扰”。
庆应二年(1866年)七月, 米人武装商船舍门将军号跑到高丽沿海,要求其对外开埠通商。
当时米人做出了诸多蛮横的行为,高丽人一怒之下与之开战,
结果米人眼大手小,令大家莫名惊诧的是,舍门将军号居然被击沉了!
你说说,这“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啊,米人就此丢了大脸。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