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疾病则乱(2/5)
而在此期间,大老井伊通过手下给小朝廷和皇室交了个底,“这开国只是权宜之计,等扶桑海防健全、兵强马壮了,到时自有计较。就算通商,这国本亦不可动摇。”
啥意思呢?
所谓国本不可动摇,指的是皇室还是皇室、幕府还是幕府,也就是说,井伊心目中的未来扶桑,还是现有治政架构,一切举动只不过是为了改良求存罢了。
而“到时自有计较”,则说明井伊对现在伏低做小也不满意,只不过是形势使然,只好暂且忍耐罢了。
其实,直到维新前,幕府都对西洋诸国充满了警惕,到最后洋人也反应过来了——后来英吉利转而支持萨摩、长州等藩国倒幕,这是有缘由的。
就算井伊和小朝廷的话有虚以委蛇的嫌疑,可幕府的法令总是真的在执行吧?
安政六年(1859年)五月,江户令禁洋服;同年六月,“禁鬻官衔、图籍及兵器于外舶。”
更在六月二十日,下令允许幕府旗本、大名及其陪臣可自行购买枪炮——以前是,先申请幕府批准了才可以购买,但这次是先买后报备。要知道幕府一直警惕各家积蓄武力,这回则是放开了一个大大地口子。
就凭这几道法令,说大老井伊对西洋诸国没有敌意,这谁都不信啊——难道买来军械是为了玩吗?总要有一个假想敌吧。幕府下发的法令,那自然不是针对自己,而此时幕府还是在扶桑一家独大,用排除法这么一看,那针对的自然只能是西洋人了。
同年九月,又令伊达庆邦、保科
容保、南部利刚、佐竹义就、津轻承烈、酒井忠宽六家助垦虾夷地。
这幕府直辖的御领都肯让出部分给诸大名,井伊一系都北方鲁西亚的提防之心跃然纸上啊。
同样可以说明井伊不甘心屈从西洋诸国或者说自强的事情还有
自安政五年(1858年)起,幕府开始放松门阀之限,官学昌平簧改制,以前的招收对象只针对中高级幕臣子弟,如今下级武士子弟也可以入学了,而且也增加了各藩子弟的名额。同时,课本也从原来以四书五经为主的儒学经典,增加了经科、史书、刑名等内容。
至于幕府的西洋学术教育机构“蕃书调所”,保持了井伊执政前的扩大趋势,另外也在同年对各藩子弟开放——之前在安政四年(1857年)时,学生就约有190 人。
作为重中之重的兵学,也在井伊执政期间得到了大力扶持
虽说,推行西洋军制的讲武所,是安政七年(1860年)才从筑地铁炮洲搬到神田然后开始扩招的,但扩建可是之前就开始进行了。
至于水军,安政五年(1859年)幕府关闭了长崎水军传习所。
这关闭传习所,应该是后退咋能说是扶持呢?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