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煮豆燃豆萁(1/5)
安政二年(1855年)八月,因齐昭一系的压力,支持与西洋诸国签署约定的两位老中,松平乘全、松平忠优,被罢免,但此事引发了对手的激烈反弹。
谱代大名、大身旗本势力开始抱团,并很快做出了反击——同年十月,齐昭一系提出的老中人选未被采纳,而支持两位被罢免老中的佐仓堀田家主正睦升任老中,并主管与外国的交涉事务。
同月,江户大地震爆发,心力憔悴的阿部侍从正弘将老中首座让与堀田,而自身退任胜手方老中。
这样的政局反复是权势架构重塑的必然结果。
嘉永七年,也就是安政元年(1854年)六月,面对西洋诸国的压迫,幕府不得不提出举扶桑一致的口号,希望联合所有势力共度难关。
当时老中阿部侍从等人规划的是挺好,希望引入德川亲藩齐昭一系的力量后,能增强幕府的实力和影响力,进而网罗原本处于权势边缘的势力——京都小朝廷和外样大名,从而一箭三雕,既能保证局势的平稳,而且还能维系幕府的主动,顺便可以压制幕府内部食古不化的臣子。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水户老藩主齐昭复出后,确实声势不小且支持者众多,但齐昭一系却莫名其妙地抛弃了默契,将矛头直接指向了幕府中枢老中评定会。
于是,本来可能出现的大好局面变成了一锅粥——亲藩、谱代大名和旗本不但不能精诚团结,反而幕府内部先打起来了!
安政(1857年)和历七月,在直秀赶往江户请罪之前,白主奉行所内部进行了局势推演,当时江川英敏代直秀说出了齐昭的各项不足
首先,意气用事是齐昭的最大问题。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可恃才傲物的齐昭偏不——复出前与老中首席阿部侍从建立的默契,没多久就被他自己破坏掉了。
齐昭于弘化元年(1844年)就退隐了,水户家主之位也交给了儿子庆笃,为了让他复出参与幕政,阿部推动幕府于嘉永六年(1853年)任命他为海防挂。
可在复出的第二年,齐昭因为对《扶桑米国和亲约定》的签订不满,他自己把海防挂辞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