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考虑迁都吧(2/5)
王尚书不慌不忙道:“栾大人何必如此激愤?什么反贼不反贼的,都是南齐的将士。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也是一段佳话。”
安国公冷冷道:“王尚书怕不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而是打算不战而降吧?你适才说朝中遣使前去招安,意思究竟是你替朝廷招安反贼,还是去求反贼收下你?”
说这个“你”字的时候,他抬头向殿中环视了一圈。
刚才跟在王尚书后头喊“附议”的大约有十来个,还有两个比王尚书说的还早。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怕死,自己提了建议也不推脱给别人,顺便自告奋勇就说愿意去见永宁侯,说服他重新归降朝廷。
真有意思,平时可没见他们献计献策身先士卒这样殷勤过。
一番市井泼皮吵架般的对峙之后,王尚书忽然笑了:“栾中丞、安国公,咱们干脆打开天窗说亮话——您二位一直瞒着我们,又不许朝中议论,以为能瞒多久?咱们陛下即便尚未晏驾,这些日子也全靠那小郡主的回春妙手在吊着命吧?如今永宁侯已兵临城下,您二位能不能给我们一个准话:陛下到底还有多少日子?”
话说到这份上,众人也不再客气,立刻七嘴八舌地接了上来:
眼瞅着陛下时日无多,这繁琐的朝政总不能尽数推给朝臣们来处理吧?
新君的人选定了吗?
如今可选的那几位之中,一个过于耿直,一个有勇无谋,还有一个母族卑微,只有最小的那一个聪慧过人,虽然才只五岁,却已经识得几百个字、背过十多篇文,多次被上书房的师傅夸赞了。
所以,选哪个?
傻子也知道该选最聪明的那一个。
那么问题就来了:永宁侯当初起兵造反为的是什么?不也就是为了拥立九殿下为君吗?
大家都是南齐的栋梁,有什么可吵?有什么可打?一起拥立九殿下就够了啊!化干戈为玉帛,上京百姓免遭涂炭,巍巍皇城免遭兵燹,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嘛!
……
以王尚书为首的这一群人理直气壮,嗓门越来越大,虽只不到二十人,气势却比剩下的七八十人还要盛。
这就是底气了。
旁的不说,至少他们属意的九殿下活泼可爱活蹦乱跳,还有个极厉害的外祖带着数万兵马守在城外,可保天下无虞、可保朝廷安稳。
说到此处已经有人按捺不住,立刻就要派人去宫里抱九殿下出来登基。
栾中丞气得脸色铁青:“王崇龙,你疯了!你若说立储还情有可原,你说‘登基’……陛下尚在,谁敢登基?你们是要明目张胆篡位吗!”
王尚书昂然而立,丝毫不惧:“栾大人何必如此震怒,天下皆知陛下时日无多,新帝登基是迟早的事,宜早不宜迟!”
此话一出引来一片附和,衬得对面据理力争的栾中丞以及垂首不语的其他人愈发势弱。
直到,殿外一声冷语破门而入,敲上耳鼓:“朕多日未出门,竟不知自己早已时日无多,实实是闭目塞听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