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十六、《钩镜姻缘·诗四首》(2/5)
这不,今日刘府正有一文会。
时正春梅开放,暗香幽浮,于是刘府老爷刘章便叫自家两个尚在书院读书的二子、三子请来了士林好友,同来刘府赏梅。
刘府本只有一株腊梅,但刘老太爷昔年故去,刘老爷便教人在那院中种下了许多梅花,还拆了隔墙,与花园合于一处,不知何故,院中梅花颇为繁盛,尤其经人修理过后,每当梅花开放之时,实能算得上是一桩奇景。
往年刘府之人也借此开办过几场文会酒宴,观者无不赞声,说来刘府倒是因这一院梅花,得了不少佳名。
时人口中甚至流传这么一句话
若问梅香何处寻,永宁巷里有人家。
刘府梅香之名,可见一般。
……
“唉哟!子澄兄,可算见你一次!往日文会请你,你都有事情处理,这回可是真个难得,要是叫院中诸位文友知晓鼎鼎大名的陆子澄陆大才子也来了,必然惊喜不已,快请入内!”
黄昏,文会之时,文友不少。
时得下人禀报一位来客名姓,刘府二少爷刘言匆匆来迎,颇有几分热切。
言辞之中,更是不难听出他对这位客人的亲近之意。
却见此人模样英挺,面如冠玉,目若朗星,一袭青色长袍,二十来岁年纪,身长七尺,挺拔修长,正所谓君子如玉,莫过于此。
“当不得信之兄赞言。”
君子谦然道。
二人即入院中,梅花小园已有不少士子在内,但见行来二人,俱是眼睛一亮。
众人注意自不在刘言这主人家身上,更多只在刘言口中的陆大才子身上。
西江之地,不比江南风华,却也自有几分文气,才子自是不少,只说九江,便有三位才子,凡士林中人,经此必然会听闻名号。
其中文名最盛者,莫过于号称‘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的‘月明先生’的陆子澄,陆大才子了。
陆大才子,扬名数年,如今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文章流传。
其名陆清,字子澄,浔阳人士,听闻祖上皆是耕农之家,也算是寒门走出的难得人物,压过一应文林士子,占据九江大半文气,自是鹤立鸡群,未免引人瞩目。
在场之人,有熟悉陆清的,也有不熟悉的,不过都少见这位参加文会,如今得见,少不了多看几眼。
虽说文人相轻,极难相互服气,但像陆清这等有不少传世佳作,尤其风貌俱佳之人,实难教人心生恶感,于是哪怕往日陆清不甚合群,旁人也难生厌,对于他的到来,亦是十分欢迎。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