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3/5)
“像你这种……”李怀信觉得跟他唠也是白搭,“没经历过人事的,说了你也不懂。”
“我有什么不懂?!”
“行了。”这话题如果再继续掰扯下去,恐怕就要出格了,李怀信不想带坏冯天,谈这种不可描述的事,他岔开话题“你是怎么跑出来的,当心又被寒山君知道。”
“多亏了小师妹帮忙。”冯天道“师父去了太行殿,今日一早,外面来了各大派的几名弟子,说有要事商议,我才趁机过来找你。”
李怀信眉头皱起来“这才到正月初二,各大派弟子前来,能有什么要事?”
“之前不是送过拜帖,知道师祖出关,所以前来拜会么。”冯天也没当回事“昨夜掌教来了一趟寒时殿,我无意间听到他们的谈话,应该是收到了宫中消息。”
李怀信在浴桶中坐直身体“什么消息?”
“好像说,边塞有一支严家余孽,这些年冒充商队,一直在四方活动。”
“严家余孽。”李怀信蓦地警惕起来“严家?”
“我当时就听了这么一耳朵,根本搞不清状况,隐隐觉得他们的谈话内容似乎跟大阵相关,但我也没什么印象,这严家究竟是什么背景?”
李怀信自小在宫中长了十年,严家余孽四个字,却是在父皇和众多大臣的口中听过的,那时他年纪尚幼,跟着太傅在国子监上课,偶尔会被叫去御前考考学文,也是在御书房外头,他听见有位大臣说当年严家军造反,就该赶尽杀绝,也不至于留下余孽,造成隐患。
然而李怀信第一次听到,一向深沉不怒自威的贞隆帝,在御书房大发雷霆地吼“是严家军造反吗!是整个朝廷,是士族门阀,是你们,是朕,逼得严家不得不反!朕留着这一支残部,没有赶尽杀绝,是为了,为了,慰藉他在天之灵!”
天子发怒,所有人都为之发怵,李怀信也吓得没敢进殿,倒是多留了个心,事后向太傅打听了一下严家军,那已经是发生在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李怀信还没有出生,话说是因为镇守边关的一位小严将军造反,后来被朝廷平叛了,太傅只用了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揭过,可那天听他父皇的一席怒叱,这其中却是有个天大的冤情在内的,不需要去查证,就差不多能知道缘由,无外乎是权利相争,牵连整个朝廷,就算满朝的文武百官心里有数,他父皇心知肚明,也是不可能为严家雪耻的。
至于为什么没有赶尽杀绝,他父皇说,是为了慰藉他的在天之灵。这个话语里的他,李怀信曾揣摩过,应该是那位背上造反大罪的小严将军。
据说在他父皇年幼时,跟这位小严将军是总角之交,两两情深义重,不分你我,曾梅苑煮酒,共饮一壶,也曾于边塞荒漠地,上阵杀敌,出生入死。
方才冯天说什么来着?
边塞有一支严家余孽,这些年冒充商队,一直在四方活动。
李怀信骤然想起入广陵的路上碰到的商队,那位家主,就姓严,而且当时,他听顾长安简略的提过一嘴“这支商队从边境过来,运的都是草原上最好的皮货,辗转大江南北,也把中原的胭脂香粉带去边境倒卖,因此与我有了几次合作,方才那位,就是他们的家头,姓严,名无忌,虽然是个商人,但行走江湖,格外英勇豪气,他在我这儿定了一批香粉,琼花需到广陵采买,就随着商队一道来了。”
不至于这么巧吧?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