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别动军出城(3/5)
陈可新过去只是个操办民团的举人,后来也只不过是李仙风身边做文书工作的幕僚。投闯以后,虽然负责了许多黄州府营庄制改革的细务,可他不是军官出身,没有指挥大战役的经验,更加谈不上已经有了通筹全局的战略观点。
但他是个头脑清醒的、有常识的、实事求是的人,不是妄人,在明末就属于非常难得了。
陈可新在李来亨率军出发前,在这既短暂的半天时间内,便将随州城的户口、器械、粮秣资料整齐井然。明末的问题是老一辈人筋骨已衰,暮气渐深,可朝廷的旧体制却不能给新人以出头的机会,陈可新这样有才干的士人,往往只能半生蹉跎于家乡。
也无怪乎,李自成的建基檄文中,都要强调闯军反对“重制科,循资格”的风气。
朝廷迩来取士之大弊,就在于此。
不过朝廷旧体制暮气深沉,又根本改革不了,一个被裱糊起来、勉强支撑的破房,若是像天启皇帝这样的寻常庸人坐视风吹雨打,还能维持一阵。可若是遇到崇祯皇帝这种,有志中兴,非要大改大革折腾一番的皇帝,就立时散架了。
所以朝廷的旧体制,属于不改革会慢慢死,改革了就会立刻死的情况。
大明已是死局。
欲破局,唯有自局外而来,所以天下非胡虏所有,即贼寇所有。
而胡虏与贼寇相比,又是高下立判。
所以即便是最为痛恨“流寇”的儒家大师黄宗羲,也在《留书》中痛诉以中国制中国,以夷狄制夷狄,犹人之不可杂之于禽兽,兽不可杂之于人也,是故即以中国之盗贼治中国,尚不失为中国人也。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