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花花太岁(1/5)
宋枢密都承旨渊源于晚唐时负责承接、传递章奏的枢密承旨。太平兴国七年初设都承旨,仍然保留上殿奏事以及对军务文书的通进职能。因枢密院机构性质的次第转变以及宋代文武分途治国理念的制约,都承旨的人选经历了武资官、吏人、文资官的变化.神宗朝出现文官任正职、武官任副职的格局,但宋神宗多用武官,哲宗朝重归于文官。
枢密都承旨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其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较为关键的官职,不重要的是其毕竟没有跨入宰、执的行列,毕竟没有进入决策中枢,其上除了皇帝之外,还有宰、执,还有各部堂官,如枢密院使、户部尚书等等。
绍圣初年,蔡京就高居是权户部尚书一职,距离宰、执仅一步之遥。当蔡京仕途一帆风顺,当蔡京自以为将要跨入宰、执之时,曾布上奏赵煦,说是蔡京之亲弟蔡卞已备枢府,意思就是兄弟二人不可同居执政之位,赵煦随后深以为然。
于是蔡京的宰执之路就嘎然而止,被迁官枢密都承旨,一个几乎是无关痛痒的官职。
这也就是章惇极力拉拢蔡京的原因之一。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