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日中暗影(3/5)
先前还奇怪,赵如是言谈之中更器重大弟子一些,为何将杜寒江派去了药堂数目相对少的江北之地。
而江南历来富庶之地,人口稠密,不仅药堂药庄的数量更多,彼此账务往来也更复杂,是更好的历练之地。
现在看来,这番安排大有深意。
江南需人,故人才济济,固有格局已成。有其优势,也有弊端。让杜寒江去,最好的结果,也极有可能产生的结果,就是融入期间,不磕不碰地运作。这对主家来说,可并不是什么乐于见到的局面。
放梁毓添这种性子的人去搅闹一番,才有可能将静水搅活,浑水搅清。而他本人又极有原则,不会捅出太大的篓子。
相反,沿黄河一带,尤其往西北方向走,多新建的药堂药庄,规则运行并不如江南成熟。且因风俗鲜明故,不可过强干预,须徐图之。这就需要一个像杜寒江这样深谙中庸之道,眼中能揉沙子的人去慢慢将其捏拢和圆。
梁毓添所指拔本塞源之道,杜寒江难道不知么?
一则他觉无必要,师父毕竟是师父,不关大是非,无须在新弟子面前言其过,损其威。三两月的事情,糊弄糊弄过去就好;二来,他可能和自己想到一块去了,示好自己这个主母,拉近关系,绝对利大于弊。
正如她不是真的好玩竹牌,杜寒江也不是闲到非要帮小师妹做功课以打发无聊时光。
明面上看,梁毓添更高一筹,既解决了问题,又免去了自己的麻烦。但杜寒江大智若愚的处世之道,在多数时候,反而更有优势。
常千佛笑着听穆典可说完,道,“你与他二人相识日短,能剖析到这般深彻实属难得。但有一点须注意,是否因杜寒江帮你,梁毓添损你,你先在心中有亲疏,进而非要判高下,而高下未必无偏颇?”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