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下次谈的筹码(5/5)
眼下最头疼的一件事解决了,他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
刘颛不知道,解决掉这一桩麻烦,后面还有更多更头疼的事情在等着他。
先是窦鄢与金雁尘的来往书信飞到了言官桌上,尚未抵达御前,便在士族百姓当中传得尽人皆知。
这下,言官就是想退缩,也不得不撑起腰杆站出来了。
亲窦、仇窦两派吵得不可开交,刘颛迫于压力,不得不立刻查证,给民众一个交代。鉴于窦鄢品秩太高,他请出了自己的亲叔叔德王坐镇主审此案,协理官员从亲窦仇窦两派中各选出两名,以示公正。
一旦涉及到朝堂权力的分配和倾斜,官员们的办事能力还是很值得一观的。经查证,书信上的笔迹无误。
而窦鄢得到圣旨授予的便宜行事的权利后,不就地行刑,反而绕远跑去出事的地点,这着实给人留了一个大口实。
案情还在进一步审理当中,但窦鄢勾结明宫劫夺人犯、炸山泄洪的罪名基本是坐实了。
正当民怨滔滔,要求严惩窦鄢时,大理寺一桩查了好几年都没有眉目的少女失踪案忽然就有了线索,矛头竟也是指向窦家。
这还没完。第三天,与窦家素来不睦的颖水北温家护送贵家人上京告御状来了,状告国舅窦鄢为掩盖其侄强暴民女的真相,引雷殛杀贵家女贵芊以灭口。
窦鄢被卷入洪流之后至今人未找到,按理说已是凶多吉少。
朝廷还打算等这次事端平息以后加以追封,谁料到突然来了这么个大反转窦鄢不是殉职罹难的英雄,反是祸国殃民的罪魁?
且照这个说法,先前那桩已经盖棺定论,且由皇帝加玺明发了诏旨的通肩杀人案还另有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