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我真是大昏君

第五十四章 兴利除弊即可振作国势(3/5)

目录

芜湖、淮安、杭州三座钞关的司官李友兰、霍化鹏、任俶皆贪,郑三俊弹劾,都察院查实皆抄家治罪。

尽管郑三俊干得不错,但朱由校却不准备让他长期管理南京户部。

不是郑三俊同情东林的原因,而是郑三俊乃传统官员,与杨涟、左光斗、方震孺等人一样,刚正不阿是优点,缺乏变通和灵活也是固有的缺点。

厘剔、核虚、严禁侵占、弹劾贪渎,这些都不是什么有创意的手段。就象清屯充饷一样,只要铁面无私严格依法执行就能干出成绩。

而这样的传统官员,因为缺乏创见,并不是朱由校要长期使用,并寄予厚望的能员。

其实,经过大半年的观察和适应,朱由校也逐渐看透了很多。所以,他才有意放缓了改革的步伐。

所谓兴利除弊,并不是要推倒重来,甚至不用太过颠覆的新政策。

只要官员们放弃党争攻讦,实心任事,不贪腐不渎职,大明的国事不说焕然一新,大有起色却肯定是显而易见的。

说白了,只要吏治清明,朱由校觉得大明就能续命,至少能再撑个十几二十年。

事实已经证明了朱由校的判断,这大半年的时间,除了军制上的改革,其他方面的新政好象真没有什么。

不过是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把国家已经制定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而已。

但大明的国势却能为之一振,积逋缴清,财政好转,百姓纾困,外战捷报频传。

归根究底,政策上的失误还不是大明衰败的主要原因。官吏的腐化,商绅的贪婪,生员的堕落,才是重要的因素。

而官吏、商绅、生员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构成了大明的上层建筑,直接影响到了大明的兴衰。

有了这样的感悟,朱由校自是不急于推出有违祖制的新政,以免遭到非议和攻讦,引起思想舆论的混乱。

只要拣起太祖的严惩肃贪,对违法乱纪的贪官污吏、劣绅地主、堕落生员进行打击整治,大明的政治经济,乃至军事,就会有起色和好转。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神武仙踪 最强药王 樱花落尽念离别 魔法种族大穿越 妖血筑龙城 位面界皇 窃阴命 邪王独宠:修真废材妃 戏游盛唐 斗罗大陆之我弟是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