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湄公省新政(1/5)
翻身农奴把歌唱啊,把歌唱!
皇帝想得很好,也很美,尽管事实上并不是如此简单而容易。
在明朝的官吏口中,少数民族还被称为杂色人种,有着根深蒂固的歧视。而且,要有足够的土地分配,也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或去抢,或去……抢。
土地的数量早已不够,明朝中后期的工商业得到大发展,与失去土地的闲散劳动力增加有很大的关系。
徐弘玉等人率部回到了营寨,准确地说,是水寨。
根据水西的地形地势,明军采取以河流为屏障封锁围困的策略。
大渡口设水寨,设烽火台、炮台;小渡口或建水寨,或用木石堵塞,把叛贼牢牢封死在崇山峻林之中。
在粮乏盐少的情况下,叛军的分崩离析越来越明显,不断有人逃出叛贼的控制,向明军投诚归附。
徐弘玉等人在营寨中就看到几十个逃出来的平民,都是面黄肌瘦、疲惫不堪,也不知钻了多少深山老林,才逃出生天。
而明军对这些人的处置也形成了规范,押至后方稍事休息后,便沿途押解,走广西的水路陆路,在钦州港登船,直驶湄公省。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