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三郡响应(3/5)
而这则方略亦是曾经原史上诸葛亮北伐的用兵计划。
纵观丞相五伐中原,几乎大都是步步为营推进。
第一次,以赵云、邓芝为疑兵出斜谷,佯攻鹛吸引曹真主力前往,而本部主力却径直出祁山取陇右三郡。
这是步步为营,逐步蚕食推进的典型。
第二次直攻陈仓,意图切断关中与西凉间的联系。
此次若是当真攻下了陈仓,恐怕后续凉州之地当不复魏所有。
第三次扫荡武都,阴平二郡,将之纳入治下,这也是为攻取凉州做前哨基地。
第四次则堪称北伐五次的最经典战役了。
因为,前三次双方大都是相持阶段,谁也奈何不了谁的趋势。
但第四次却是汉魏双方主力于野外决战而决定凉州归属,而此战也由于曹真的病逝而导致魏军野战一败涂地,大将张合战死,军士间被甲首三千余级。
所谓司马懿斩获万余人纯属扯淡,世间哪有主力大败了还能斩敌的道理?
局部小胜倒还差不多,斩获万余很明显就出自晋书的史官吹捧了。
毕竟,连高平陵政变都能将司马懿描绘为正面一方,洗一下军事战绩岂不是很正常?
实际上,单纯论军事手腕,曹真强过司马懿多矣!
而第五次北伐,由于有了野战大捷的基础,丞相才并为如之前一般继续步步为营的推进,而是直接征召了十余万众齐发关中毕其功于一役,准备再度与魏军关中决战,决定关中归属。
由此可见,丞相的战略几乎都是以稳中求变,稳中求胜。
但稳本就是基础,若连正面战场都稳不住,在好的奇袭、分兵又有何用?
如此一看,诸葛亮的北伐战略其实很高明,而且他也不似某些黑粉所说的那般固执,坚决不用子午谷奇袭,实际上他反而也在针对局势的不同积极调整北伐方向。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