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虚惊一场(1/5)
更重要的一点,杨杰的财务都是交给地方会计做的。
而这一片都是他们自己人,不存在猫腻。
有了钱就投资,有了钱就投资。
明明是私人企业,干的却是很多基建的模式。
这才是领导们最想要的理想的投资商。
银行是特殊的机构,在早期并不归属于地方领导。
简单来讲,特区的首长也命令不了银行。
银行只听首都的指示。
但是,银行要发展经济,要开拓市场。
早期的个体户发展,参差不齐,银行能找到的优势贷款对象并不多。
几次亏本投资,导致几家银行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大部分银行只喜欢大额贷款给房地产商。
毕竟房地产是真土地,实打实的固定资产。
这会不行,大部分人只有集体资产。
连土地都是联合承包的这个说法。
私有化有,但大部分能看见的,被大家认为的都是公家的东西。
比如农村的山山水水。
至于出问题的大部分都是合资厂。
原因很无语,工资没有及时发放。
香港人认为,拖延工资不是很正常吗?
杨杰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毕竟二十一世纪都习以为常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