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租车业务搞起(3/5)
从东德到瑞典,从罗马尼亚到苏联,从黄河到东风,从五十铃到三菱,从民国时期到60年代的货车。
典型的大杂烩。
因为大部分都是故障有问题的,还专门弄了几个拖车才将这些宝贝车辆拖回来。
目前,物流园还是空空荡荡的,只有他一个人弄了几个集装箱当办公室和临时宿舍。
因为属于公私合营的性质,超英公社也提供了一部分工作人员。
此外还免费把公社电话迁移了过来。
毕竟是南头这边的第一家大企业,总得照看着点。
有开绿灯,一切都是那么的高效。
很快,从物流园到公社大街的道路被开通了最简单的土埂路。
电路接通,随后电话接通。
杨杰个人快速修复了几辆车,开始了租车业务。
一个月100块租金,一天10块钱。
乍一看很贵,但对比3万块国产的货车和4万块的国产轿车,这个价格已经很实惠了。
而且车辆需要专门的工业券,有钱都买不到。
私营企业连拖拉机都严重不够。
第一批客户是联防队,他们在第一天就找上门,签订了1年的合同。
好在杨杰还是有点良心,留下了一辆“新”货车,租给给杨书记办公用。
起码货车比起拖拉机档次高一点点,拉人也理直气壮地。
杨书记非常满意:“小杨是个好同志。同志们,这事情值得宣传。”
为此,南头货运站的新闻出现,还夹带着南头货运租赁公司的广告。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