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工商来人(2/5)
这一块利润很高的。
八十年代是国营,专门的收购站复杂。
后来私人化了,也是专人负责。
你能做到的,最多就是称霸一个小区,或者一个村的范围而已。
在往上一步的打包站和收购站,想都不用想了。
那个竞争圈子极小。
普通人遇到“环保”两字,基本上就死定了。
只有一部分人可以经营,从不对外开放这类圈子。
就算侥幸做大做强,也是给他人做嫁衣。
没路子,就别想了。
杨杰也不会坐以待毙。
羽绒服和羽绒围脖不能弄,那就换成吃的。
“有了,咱们做芝麻糖膏,花生糖膏,米花糖膏。最多辛苦一点。”
骆玉珠表示迟疑:“辛苦一点无所谓,就这东西能好卖吗?”
杨杰肯定的回答:“一定好卖。”
芝麻糖膏,花生糖膏,米花糖膏一系列的产品,可是后来过年时的拳头产品。
虽然这会市场需求不大,但是积少成多,还是有搞头的。
于是,杨杰开始写下记忆中的配方,还要各种调试,测试。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