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可是前文华殿舍人?(3/5)
当然,孙承宗现在翰林院任职,自是不可能去离京师太远的地方考察,因而山海关就成了他不二选择。
说起来,孙承宗去山海关和良臣倒是有点关系。
关门军变虽以高淮倒台结束,但这起事件还是牵动了京中不少有识之士的心思。
孙承宗就是其中之一,他想弄明白为何这些士兵要变乱,为何不是从前闹,而是现在闹,闹事的理由是不是站得住脚,又缘何一个没有任何名义的少年单马就能叫开城门。
另外,他最关心的就是这件事背后,辽东李家和以李家为首的那些将门子弟牵涉有多深。这些将门集团的存在,对于大明在辽东的统治和边事方面,起到的是积极还是消极作用。
可惜,仅仅两天的时间,还不足以让孙承宗找到答案。况且,关门那边对他这位翰林院的编修也提防的很。这也怪他孙编修名气太大,早年在大同的事迹如今九边都晓得。关门可不想找麻烦,客气对待,找人盯着,老实打发他完事。
也不是一点收获也没有,至少孙承宗发现关门的军士正在向内地的卫所兵转变,就是他发现很多士兵似乎成了将领的私兵。
这个趋势是值得朝廷警醒的,眼下朝廷也对辽东开始动作了,李成梁归京养老已经表明皇帝陛下对辽东的不满。
回来的路上,孙承宗也没闲着,他在写一份有关军队车营作战的纲要。
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也没有亲眼见过两军交战,但对于明军当下的作战体制,孙承宗却是有其独特看法的。
他很推崇车营作战,强调灵活机动才是克敌制胜的不二法则。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