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张耳(1/5)
一、简介
张耳,战国末期至秦末汉初的着名人物,魏国人,年少时即为魏国信陵君的门客,后成为魏国外黄县令。秦灭魏后,张耳与陈馀一同逃亡,并在陈胜、吴广起义中崭露头角,成为起义军的重要将领。他劝说陈胜立六国后裔,虽未被采纳,但自己与陈馀共立武臣为赵王,自任丞相。巨鹿之战后,张耳与陈馀交恶,后归附汉王刘邦,被封为常山王。在楚汉战争中,张耳助刘邦击败项羽,被封为赵王。汉五年(前202年),张耳去世,谥号景王。
二、人物生平
1、年少风流与仕途坎坷
张耳年少时,即为魏国公子无忌(信陵君)的门客,深受其赏识。他才华出众,交游广泛,在魏国颇有名声。然而,随着秦国的崛起和魏国的衰落,张耳的命运也发生了转折。他曾亡命至外黄(今河南省民权县),在那里娶了一位富家女,并得到其资助,成为魏国外黄县令。然而,好景不长,秦灭魏后,张耳因被悬赏缉拿而不得不再次逃亡。
张耳与陈馀是刎颈之交,二人俱为魏之名士。秦灭魏后,悬赏千金捉拿张耳,五百金捉拿陈馀。他们更名改姓逃到陈县(今河南省淮阳县),充当里监门以谋生。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张耳和陈馀相互扶持,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关。
2、投身起义与重建赵国
秦朝末期,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张耳和陈馀随即投奔起义军。他们劝说陈胜立六国后裔以扩大反秦力量,但未被采纳。于是,张耳和陈馀决定自己行动,他们随义军大将武臣进取邯郸,并劝说武臣在赵地称王。武臣遂自立为赵王,以张耳为右丞相,陈馀为大将军。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