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高渐离(2/5)
在易水岸边,高渐离击筑为荆轲送行。他的筑声悲壮激昂,与荆轲的歌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荆轲高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诗句,表达了他对刺秦行动的决绝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高渐离的筑声则更加激昂悲壮,仿佛在为好友加油鼓劲,又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
3. 隐姓埋名与再次现身
荆轲刺秦失败后,秦国迅速对燕国展开了猛烈的攻势。不久之后,燕国灭亡,高渐离也失去了容身之所。为了躲避秦国的追捕,他隐姓埋名,藏身于宋子县(今赵县宋城)的一个酒馆中做起了酒保。尽管生活艰辛,但高渐离并未放弃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荆轲的怀念。他经常在酒馆中击筑演奏,以此寄托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然而,高渐离的才华终究无法长久隐藏。他的击筑技艺很快便传遍了整个宋子县,甚至传到了秦始皇的耳中。秦始皇对高渐离的击筑技艺十分欣赏,便下令召他进宫演奏。高渐离深知此去凶多吉少,但为了复仇和展示自己的才华,他还是毅然决定前往。
4. 复仇未果与悲壮结局
进宫后,高渐离以精湛的击筑技艺赢得了秦始皇的赞赏。然而,他的真实身份很快便被揭露出来。秦始皇为了防止高渐离行刺自己,便下令弄瞎了他的眼睛。尽管失去了视力,但高渐离并未放弃复仇的念头。他暗中在筑中灌入铅块,准备在演奏时趁机击杀秦始皇。
然而,高渐离的复仇计划最终还是失败了。在演奏过程中,他试图举起灌铅的筑击打秦始皇,却因眼睛失明而未能击中目标。秦始皇勃然大怒,下令处死了高渐离。就这样,这位才华横溢的乐师和忠诚的挚友以一种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三、主要影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